本书共计十一章,另有附录两章,着重对丁玲、王蒙、路翎、张贤亮、艾青、从维熙、汪曾祺、高晓声、邵燕祥、刘绍棠、流沙河、穆旦等作家的“复出作”进行个案的考辨、阐释与研究。通过个案研究,一方面是对重点研究的个案作家的复出历史进行追溯、还原与分析;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对“复出作”本身的文本分析具体地阐释和探究它在取材、主旨、立意、
本书内容包括:一生不肯原谅的错误、那年,我用青涩的爱与广播牵手、铅字背后的苦痛和快乐、经历了世上“最快”和“最慢”的时间、生活中,那些瞬间让我们倍感温暖、那些年,我家最抢手的“宝贝”、今生,你欠我一个约定、“润物细无声”的那些事等。
本书分六类。一为“东窗停云”,取自陶渊明的“停云,思亲友也”,意在追念先辈,缅怀家族先贤,用以激励来者;二为“履痕处处”,是自己对经行的一些地方及旅行感受的记述;三为“心花飞扬”,是自己对生活的一些感悟或叙述;四为“杏坛拾贝”,是一些涉及教育、教学及学校活动的文字;五为撰写的一些碑志;六为“经典随谈”,是自己读的一些经
本书尝试梳理日常物象浮出文学地表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经典文本钩沉那些原本被视为零散、琐碎、缺乏独立价值的日常物象描写,使其重新进入读者和研究者的视野,借此激发对明清日常叙事新型审美风格及创作观念、明清物质生活及文化的感知与理解。
《冬季的旅行者》是一部诗集,收录了现代诗九十余首和古典诗一百二十余首。现代诗部分体现了作者对于奋斗、生命、归宿等主题的思考。古典诗部分分为格律诗和古体诗,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体的顺序进行编排。
该书以苏轼文学作品的英语翻译和英语研究成果为对象,对苏轼文学作品在海外的翻译、传播、接受和影响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对苏轼在海外的传播趋势和影响力进行分层阐释,力图找到苏轼文学西传的相关规律和走向世界的原因,并构建较为完整的苏轼文学作品英译与传播图景。该书以苏轼文学作品的英译和传播为典型案例,探索以苏轼文学作品为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九罭》是《诗经·豳风》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豳地汉族民歌。《毛诗序》说:“《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本书辑录中国、日本、韩国现存唐至清代《诗经》注释和研究著作近二百种,从中梳理出《诗经·豳风·九罭》篇的
《汉赋篇名分歧考辨别》对203篇456例汉赋篇名分歧展开考辨,并总结异名为六类:据文命篇、简全差异、因体命篇、换词命篇、字形差异、避讳。误名考辨为五类:乱、讹、倒、脱、衍。另附汉赋作者姓名分歧、赋著作权分歧、其他体裁作品归属汉赋考辨。经考辨得出:一赋多名是汉赋流传过程中的常态,只认定一个篇名正确而其他均错误的观念及做法
本书选取了十六位宋代杰出词人的作品,就其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文风以及作者的创作心境,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解读。读者在书中会邂逅这些有趣的灵魂一一欧阳修、柳永、苏东坡、李清照……透过他们的词作领略宋词意境,感悟宋词之美。
本书以清中期著名学者型文学家王昶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文学活动来呈现乾嘉诗学、古文、词学的特点、面貌及演变趋势,并考察乾嘉学术对文学的影响。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分别从诗学、古文、词学三个方面探讨王昶的文学思想、文学创作、文学总集编选活动以及交游活动。诗学上,考察王昶对沈德潜“格调说”的继承与深化,其以唐为宗、兼取宋调的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