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高速铁路轨道动力学-模型、算法与应用》专著的姊妹篇,重点论述了若干典型的高速铁路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与程序设计,内容包括: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及数值模拟、轨道结构动力分析的傅里叶变换法与程序、轨道单元模型与轨道结构动力有限元方程、车辆垂向振动模型及动力学方程、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系统动力分析的交叉迭代算
红层泥岩铁路路基--路用特性、工程对策及关键技术
高寒区(严寒区)膨胀土是一个新的冻土学与冻土工程重大问题。本书围绕高寒区高铁建设发展的工程需求,较全面介绍了高寒区膨胀土的基本特性、冻融特性、胀缩特性、流变特性、冻融损伤宏细观特性与相应的分析理论、方法,以及膨胀土边坡与隧道的工程问题、分析方法、处置措施。主要内容包括:高寒区膨胀土基本特征及其与非冻土区膨胀土之间差异、
本书介绍了铁路线路的平面、纵断面,路基、轨道等线路的组成,线路种类、道岔编号、线路编号、线路有效长计算等站场基础知识,分析了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等各种站型布置图,同时也介绍了高速铁路站场和铁路枢纽,在每个项目的拓展知识部分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车站。
铁路实体选线是传统中心线选线在三维设计环境下的拓展,是最能反映选线设计本质的一种三维正向设计模式。铁路三维环境的快速建立是实现铁路实体选线的关键。本书从长大带状三维地形环境建模、三维工程地质环境建模、线路实体三维自动化建模、列车与线路三维运动场景建模与仿真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面向实体选线的铁路三维环境建模理论与方法,基
本书阐述了作者及其课题组在铁路轨道高聚物弹性元件非线性刚度测试方法、表征模型、设计理论、老化预测及其工程应用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系统性成果。全书共8章,前两章介绍了高聚物宏观力学性能热转变现象、原理及其热转变过程的预测方法;第3、4章提出了轨道高聚物弹性元件非线性刚度测试新技术及理论表征模型;第5-7章通过实际工程案例,
高速铁路服役期路基健康监测与诊断技术对确保高铁线下工程运营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书结合模型试验、现场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开展系统研究。首先总结归纳山区高速铁路服役期路基病害的类型和成因,其次介绍服役期路基健康监测技术与诊断系统构建原则与方法,然后详细研究服役期路基动力响应演变规律及灾变机理,并在此
本书以成渝客运专线内江北站为依托,通过大量的红层砂泥岩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在总结红层软岩时效性膨胀和蠕变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深路堑开挖过程,揭示路基长期持续上拱变形的内在机理,并初步建立路基时效性上拱变形理论模型,提出一种新型弧形桩板结构以有效控制路基上拱变形;介绍了红层软岩区深路堑路基长期上拱变形问题
《道岔故障智能诊断》在介绍道岔和微机监测曲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道岔故障模式及其在道岔动作曲线上的表征规律。针对道岔故障少样本的情况,提出道岔异常曲线的识别方法和基于相似度的道岔异常曲线识别方法;针对无道岔故障样本的情况,提出基于无监督学习的道岔曲线自动聚类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道岔故障诊断方法。后分别提出基于道岔曲线特征
铁路建设方案研究是铁路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建设方案选择的客观、合理,都会对工程投资、建设周期、规模及运营效益,以及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铁路建设方案比选的科学性和定量化水平,本书通过对铁路实际勘察设计和建设经验的总结,并利用全寿命周期和混合多属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