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导论、正文、结语及附录部分。正文第一章围绕古巴模式更新的历史起点,回溯了古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并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古巴社会主义经历的危机与调整进行了剖析。第二章围绕古巴模式更新的政治基础,阐释了古巴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并对古巴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更新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第三章围绕古巴模式更新的
1959年革命胜利以来,古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尽曲折,但古巴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尤其是古巴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古巴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物质基础并不丰厚的条件下,能
本书为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学者储殷对美国政治的基础理论和历史的研究。 作者从美国的国家起源讲起,在近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视野下,全方位地分析了美国从建国到帝国形成的过程,以及宗教、种族、政党、社会运动等多维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的错综复杂的作用,一直到今天大国竞争中的中美关系。 本书尤以对美国总统大选运作机制的分析为特点,将其
不平等是世界难题,在世界各国具有普遍性。当今美国处于金融资本主义阶段,不平等问题在这一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研究美国不平等问题成为透视美国资本主义困境,甚至透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困境的一个重要窗口。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视域,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深入剖析美国社会不平等的表现,认为这种不平等的产生源自经济原因、政治原因、
1898年底,上海美商与传教士等共建美国中华协会,这是旅华美侨首次有组织地联合。作为新亮相的晚清政局亲历者,该会对中国问题多有特殊的见解与判断。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拉美地区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项目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回顾、主要内容的梳理和特点与效果的分析,得出其经验与教训,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提供借鉴与启示。在具体内容上,本书主要以墨西哥的机会计划、巴西的家庭津贴计划和智利的团结计划为代表,综合比较和分析了不同计划在限定性条件设置、目标设定、对象选
二战结束后,移民问题在美国重新泛起。从杜鲁门政府至约翰逊政府,美国社会各界就接收外来移民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和博弈,最终导致美国移民政策发生重要转变,即选择移民的基本标准从以种族和民族属性为中心到以与美国公民和永久性居民的亲属关系为基础。二战后这场围绕移民问题展开的争论及其引发的政策变革,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拉长历史视野来看,当前美国政府经济政策意味着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里根经济学所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背离,以及对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至20世纪60年代约翰逊伟大社会纲领的回归。 其政策目标一是以劳工为中心,二是以中国为中心。其背后的政策根源在于美国国内的深刻分裂,包括经济不平等恶化、社会分化、政治极化,以
美国的建国一代“容忍”了奴隶制的存在,直到19世纪40年代,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没有想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奴隶制的消亡。但仅仅二十年后,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美国陷入内战,奴隶制随之被彻底摧毁。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和胜利,可谓是“美国历史上最奇特的政治和思想反转之一”。本书以废奴运动为中心,从三个层面探讨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兴
本书作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象征标志手册》的续集,对其未涉及的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2个国家和16个未独立地区的象征标志的起源、发展、现状,以及其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努力反映其特色,并试图总结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本书为中文读者提供了有关拉美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金融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