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真如丛书》分为两册。为纪念虚云大师圆寂五十周年,千年禅宗祖庭云居山真如寺于庐山西海温泉宾馆举办首届虚云禅师佛学思想国际研讨会。会上收到来自海内外专家学者的论文近60篇。《虚云长老与佛教中国化论文集》为该成果集结,论文围绕虚云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贡献、虚云的禅学思想、虚云的禅悟智慧等相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为纪念一诚
本著作第一章,主要从佛教文化与哲学产生的源头,印度哲学与文化进行契入,探讨了佛教文化的早期建立、中观、华严、禅宗等宗派和中国化的进程。第二章,探讨了佛教文化对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树借鉴了很多佛教思想文化理论,如对佛教心性论等吸收借鉴。第三章佛教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利于社会和谐、国家安定、个人身心健康,通过
该书初稿完成于康熙三十八年前后,增补稿成书约在康熙五十三年前后,仅有稿本,并未刊行。现存抄本正文179叶,系传图28叶,散件1叶,计208叶。半叶8行,每行18字,除正文、夹注、图谱等,还间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全书共约七万余字。该书记载了明末清初伊斯兰经堂教育开创者胡登州与其弟子的师承体系,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中国伊斯兰经
《江西道教通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角度入手,分四个方面对江西道教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及其价值进行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研究、探讨和分析。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江西道教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江西道教文化的历史地位、江西道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
本书收录了《金刚经》《心经》的汉文、梵文版本。
本书分为佛教思想研究、戒律研究、佛教文献研究、佛教人物考释、人间佛教研究、佛教经济学、其他研究等专题,收入十余篇文章,既有对佛教经典与思想的研究,也有对佛教人物及人间佛教等议题的研究,反映了学术界近期的动态成果。本辑收入的论文,包括《早期佛教经典中的菩萨思想》《弘赞律师与庆云“鼎湖戒”》《人间佛教的建构途径及其实践逻辑
本书为法显西行求法途中见闻的旅行传记。内容涉及5世纪初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地区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风俗、物产等方面。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印度佛教文献中阿阇世王故事体系总览、印度佛教文献中拯救阿阇世王主题、《沙门果经》诸版本中的阿阇世王忏悔归依故事、阿阇世王未来成辟支佛预言等。
本书为李卓吾编选王龙溪讲学言论,并加以评点而成。王龙溪(1498-1583)名畿,字汝中,浙江山阴人。王龙溪为王阳明族子,是王学的重要传人。王龙溪中嘉靖五年(1526)进士,因阁臣反感心学,不就廷试而归。后官至南京武选司郎中,以讲学为人所忌,罢归。王龙溪在王门的地位确立于所谓“天泉证道”中王阳明对其“四无”说的肯定,人
本书介绍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中逐步形成的历史定制、宗教仪轨、金瓶掣签及其法律依据,并进一步介绍了转世制度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文化表现。本书的结构基本上是按照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宗教仪轨中从活佛圆寂开始到灵童坐床和培养结束涉及的各个宗教程序来设计排序的。分为“魂归九天的天梯”“黑帽法师的惊世之举”“护身符中的转世遗嘱”“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