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上海市中学生进馆有益微课题论文荟萃,主要由中学生撰写的微课题研究论文。编入本书的30篇一等奖论文,主题鲜明,论述有序,分析恰当,有观点,有个性,反映出当代中学生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能力的精神风貌。论文分为历史回眸、红色经典、文化思辨、社会调查、科技之光等部
本书共分为五编,主要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札记、文坛琐事札记、听不见脉动的心灵札记、即兴与随感札记、有点学术味道的学术札记。
胡适素以理智旷达的议论散文著称,但他不仅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播种者,其散文也时见敏感困惑的个人情愫。本精选集以胡适亲自编选的《胡适文存》为底本,并参阅季羡林主编《胡适全集》,遴选作者各时期散文代表作40篇,不仅有《容忍与自由》《差不多先生》《归国杂感》《问题与主义》《信心与反省》《哲学与人生》等理智旷达的思想性作品,更
本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知名文化史专家冯天瑜先生担任主编的,本年度处于学术前沿、具有影响力的文、史、哲各类学术论文的汇编,分为人文探寻、文史考证、礼学研究、阳明学研究、文献与文本、科举与社会、清代财政与社会转型、文化的近代转型、宫廷文化研究综述和书评等板块,多数为国家或教
《学术论文/李埏文集(第1卷)》收入了李埏先生上起1940年,下迄2000年在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30多篇,内容涉及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研究、商品经济研究、《史记·货殖列传》研究等不同方面,内容丰富,富有创见,体现了先生在中国古代史,特别是经济史研究中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后学者学习的楷模。
本书以问答录的形式,呈现了王人博教授近年来在从事学术和教学之余的阅读和思考。所谓的业余者,既表明了作者的自谦,也是作者志趣的体现:业余并非专业的缺乏,而是专业之外的另一种抵达知识的可能,甚至是对专业的超越。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聆听鲁迅表达的技艺表达的语境政制与国性江湖:一种理解中国的方法,借助竹内好的眼光谈自己读鲁迅
金沙讲坛办公室主编的《金沙讲坛讲座集萃(2017)》收录了2017年金沙讲堂现场讲座中代表性也受欢迎的部分讲座实录。金沙讲坛着眼于贴近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科学普及活动,讲坛坚持“弘扬人文精神、传播学术文化、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通过“讲成都、谈天下、通古今、论人生”,着力打造“名家荟萃的
作为一直从事社会学研究并在中国社会学界颇受尊重的前辈学者,郑也夫教授通过讲述个人的治学经历和经验心得,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开启了一扇大门。 什么是社会学?学习和研究社会学有什么用?如何学习社会学?如何写作社会学论文?如何将社会学研究与现实社会、个人生活相结合?如何在社会学领域关注、思考
本书系从上海市社联内刊《上海思想界》2014-2017年的稿件中精选出20余篇,予以出版。书中内容均系学术研讨会的文字记录整理稿,学者们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学习贯彻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战略新思维,展开深入思考与探讨,展现了上海思想界、学术界在这几年中的学术争鸣、思想火花,如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改革、学
本书是澳门理工学报丛书之一种,为《澳门理工学报》2011年第4期至2016年第4期“名家专论”栏目的结集。该栏目文章作者均为名家,如耿云志、胡鞍钢、陈来、章开沅、王学典、陈平原、桑兵、叶嘉莹等。本书共收21篇文章,各篇文章体现了其作者在自身研究领域的专业研究,主要涉及历史、语言文学、哲学、经济管理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