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温度不断升高,越来越多的气候极端事件发生,各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和干旱灾害,生命和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适应气候变化迫在眉睫。《巴黎协定》在设置到21世纪末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和1.5℃以内目标的同时,也设置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韧性的适应目标。然而,国际社会对适应的关注不如减排,当前由于适应评估体系的欠缺,对适应
现代天气预报以气象观测为起点和基础,气象观测仪器集中布设在气象台站内,气象台站是进行气象观测的基本机构。如今我国建立了覆盖天地空的综合立体观测体系,精密监测大气运动,为精准预报天气变化,精细服务国计民生奠定基础。本书将75年来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历史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本书围绕气候变化主题,分为“我们应该作出改变吗”“我们能否改变”“我们会改变吗”三大部分,用轻松的笔调谈论如“我们要凉凉吗”“我们都能活在水下吗”“这鬼天气到底咋回事”“世界何日完结”“汽车真的糟透了吗”“我还能去度假吗”“我应该吃素吗”等话题,旨在启发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作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让读者以全新的视角看
本书研究了上海市暴雨变化规律、水文变化规律及历史洪涝灾害规律,以及三大规律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海陆变迁、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上海城市发展需求与防洪除涝规划的基本情况,水系演变的过程与目前形成的总体格局,以及防洪除涝设施的现状与管理运行情况;分析了上海市洪涝风险的影响因子,应用综合风险度计算法评估了不同区域的洪潮
本书立足于大雾边界层观测统计分析结果基础,结合数值模拟方法进一步开展定量研究,其特色包括:利用多源资料分析得到黄海、渤海各等级能见度的季节和区域分布特征;利用255m气象观测塔15层高频气象梯度5层涡动观测资料,分析得到雾过程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及大气湍流能量输送统计特征;结合对雾滴谱和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认识了雾爆发增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气候变化,全面反映广西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变化最新监测信息,编写了《广西气候变化监测公报(1961—2020年)》。该公报共分为四章,分别从大气(气温、降水、其他要素、天气气候事件)、陆地(地温、土壤湿度)、海洋(北部湾海表温度、广西沿海海平面)、生态气候(
本书主要研究黔南州的暴雨、冰雹灾害性天气。第一部分为暴雨,第二部分为冰雹,每个部分均按照以下顺序开展分析,首先是分析黔南州的降水、气温、暴雨、冰雹的气候变化征,再对一些影响黔南州的暴雨个例天气特征、冰雹个例的雷达卫星参数进行分析,用以加深对黔南州暴雨、冰雹天气发生发展的一些理解,最后进行暴雨和冰雹的预报方法、指标的研究
本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适应气象业务新发展的创新业务产品之一。全书共分四章:第1章概述了2023年新疆天气气候特点,并绘制了2023年年降水、气温、大风、沙尘、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统计分布图;第2章按天气过程出现时间先后顺序,给出了2023年85场天气过程索引表,包括时间、类型、强度及灾情等信息;第3章对2023年46
本手册介绍了北京超大城市决策气象服务需求与挑战,以及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形成的业务支撑体系,包括首都城市安全运行业务支撑体系、“3+2”数智化决策气象服务体系,以及决策服务经验积累。针对北京超大城市保障要求,分析不同类型天气的特点和递进式决策气象服务要点,并选取典型天气案例,回顾气象服务过程。同时,介绍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
本书系统性的分析伊春全域气候特征和气候舒适度,尤其是小兴安岭森林腹地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伊春旅游气候资源特征以及气象服务技术等,为伊春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气象数据和技术支撑,旨在将伊春宝贵的气候资源转化为服务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推动伊春生态旅游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