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研究进行全面梳理评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出“公众―国会―政府”的诠释框架来更好地说明美国贸易保护之于美国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上的必然性。“公众―国会―政府”将国际贸易对美国社会普通公众贸易偏好的塑造与美国政策制定程序结合,揭示了美国贸易政策出笼的政治根源,强调了草根阶层对于美国整体政策制定的意
本书对“低油价及其对中东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论述了国际油价下跌这一中东国家自去年以来共同面临的重大发展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前景,及其对中东经济和地缘政治可能产生的影响,着重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沙特阿拉伯的市场行为、中东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及伊朗核问题谈判的前景,进行了专题分析。
本书题材丰富,既有针对发达国家对非战略的分析,也有对美国在利比里亚隐蔽行动的揭露,还有对中国在布基纳法索的民间合作的描述;此外,还有对中非地区和肯尼亚的考古调研,对非洲统一组织解决边界问题的考察,对中非关系研究中国际话语权的剖析,针对亚非国家对非政策的比较,对国际援助体系的动因批判和理论评析,对“安哥拉模式”的探讨,对
人口老龄化对全世界的福利国家而言意味着相当大的挑战,东亚地区也不例外。人口统计显示,东亚地区有着世界**的老龄人口比例,同时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快于世界其他地区。有关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新的政策以应对老年人的需求,这些政策涉及医疗健康、社会照料、收入维持、就业以及住房。本书提供给读者关于东亚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政策的
《战后南越社会运动研究》在国家-社会二元结构的框架下,以二战后冷战格局影响下的南越政权时期的社会运动为研究对象,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探讨:国家层面,即南越政权的政治基础、施政措施及所反映的性质特点;社会层面,即南越社会力量的发展与社会运动主体的生存状态;国家与社会交互层面,即通过社会运动的发展轨迹,揭示南越政权与南越社会
本书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解读印度民族的划分原则,考察印度现代民族的组成,对现今印度的民族状况、政策和文化做全景式的描绘,并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同时,本书还用专门的章节讨论印度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日据台湾五十年的鸦片制度,本质上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为达到经济榨取殖民地台湾,并将鸦片及新式毒品作为隐形武器来侵略东亚的丑恶历史。日本利用台湾鸦片生产的副产品,研制出大量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及大麻等新式毒品,并以军事入侵为先导,将这些新式毒品作为侵略东亚各国的隐形武器,长时间秘密地输入到中国、朝鲜等东亚各国,以鸦片收入来给
刘淑青编*的《英国革命前的政治文化(17世纪初英国议会斗争的别样解读)》引入政治文化、公共领域的概念和范畴,把17世纪初到英国革命前的政治危机,置于议会外*广大的社会中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伊丽莎白女王与斯图亚特早期君主截然不同的公共形象,考察新教政治传统与中央政府宗教宽容策略、新教国际主义与政府和平外交策略、公民人文主义
本书是国内首部关于柏柏尔人问题研究的专门著述,书中参考了丰富的外文文献,其中包括阿拉伯文文献,并形成了独立的学术见解。通过本书,读者可了解阿尔及利亚柏柏尔主义的根源、表现、特征与发展趋势,亦可了解阿尔及利亚的民族国家构建和政治发展。本书对于阿尔及利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不仅包含大洋洲区域各国家和地区层面一年来的新情况、新发展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深度分析了相关热点问题,也涵盖了该区域与外部世界的多层次、全方位交流问题,特别是贸易、投资、气候变化、援助等方面的问题。书中重点分析了“涉我”的大洋洲国家和地区问题,如中国与大洋洲地区的贸易、投资、援助关系,澳大利亚等国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