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日本社会与政治的互动
本书主要对欧盟27个成员国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研究,时间跨度为从史前至当今,涵盖欧盟成员国的历史进程、民族形成、国家建构以及国际关系等内容。本书以地理位置和国别为章节划分,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及东欧共5章,以具体国别为节,共包括欧盟27个成员国,综合了中外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囊括了世界史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本书以历史唯物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论述全球化与民粹主义的专著,有助于深入思考经济全球化的政治效应,探寻全球化的发展轨迹并预判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民粹主义在发达国家的兴起,此前数十年间不遗余力推进全球化的主要发达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开始转向逆全球化。要透彻理解逆全球化思潮的形成与蔓延,就要剖析全球化与民粹主义兴起之间的因果机制。其次,本书有
本书主要研究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的安全战略思考、安全体制调整、安全战略选择、防卫理念演进与防卫能力提升、安全关系的深化等问题。全书共八章,分别为:第一章,太积极日本国家安全战略构建;第二章,大摆脱日本国家安全体制重构;第三章,谋秩序日本印太战略的展望;第四章,新竞争大国竞争时代日本防卫力构建;第五章,不安全日美同盟新强化;
本书以2008年金融危机后拉美社会主义思潮最新动向作为分析视角,考察这些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理论革新和发展、困境与问题,并进行国家间的政治文化经济背景的历时、共时比较,总结特点规律。
《德国知识分子批判》面世于1919年初,正值“一战”结束的历史时刻,是一部从战争罪责问题出发,对德国的历史、现实、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进行全面反思的战斗檄文。胡果·巴尔以犀利的文笔和辩证的思维将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罪行追溯到16世纪由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对包括路德、康德、黑格尔和尼采在内的德国知识分子及其
本书对美国百余年来的俄罗斯学发展历程进行批判性的梳理与总结。本书认为,美国俄罗斯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是美国俄罗斯学开始形成并取得初步发展的阶段,以偏重语言、文化和历史领域的斯拉夫学为主。第二阶段是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这是美国俄罗斯学的兴盛时期,以苏联学为主。第
本书以全面研究美国问题为宗旨,兼顾历史研究与现状评析,注重理论创新与学术深度,对美国经济、政治、安全、外交、社会、文化、历史、哲学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书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策划,该中心是全国高校系统唯一一个美国研究重点基地。中心于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又
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美国政党政治研究应该如何进行范式创新,以有效回应美国政治正在经历的时代变局和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长期以来,围绕美国政党政治演化逻辑的既有研究本质上都是基于“周期范式”的学理探索,即在“经济决定论”的思维框架下,依据经济周期传导和作用于政治周期的历史经验,将“经济-阶级”要素视为推动美国政党政治演化
印度德里,一个百万富翁与贫民窟并存,机遇和腐败共生的所在。长期存在的治安崩坏、贪腐、种族冲突、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缺乏,激化了新富阶级的不安全感和精神危机。而他们的巧取豪夺造就了大量贫困人口和犯罪,德里的无序、暴力、贪腐、歧视愈加严峻。作为一个从印度移往英国的二代移民,达斯古普塔为城市发展大潮下的疏离与残酷留下客观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