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日本由民主党掌控证券,它试图自己十多年来精心设计的内外政策引领日本走出“失去的二十年”的阴影,励精图治,再铸辉煌。民主党在执政后确实进行了一场深刻触动旧理念旧体制的改革尝试。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它在这3年又3个月里犯下的错误要比其政绩更多,许多美好的承诺都没有兑现,而内部纷争
为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执政理念、治国思想及俄罗斯人民在强国富民发展道路上的最新探索成果,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组织编译《普京文集(2012—2014)》。文集自俄罗斯总统官方网站择选文本43篇,时间涵盖2012年至2014年初,内容包括竞选纲领、国情咨文、演讲发言、
《埃及的政治发展与民主化进程研究(1952-2014)》由王泰著,全书从文明交往的视角出发,考察活跃于当代埃及政治舞台上的三支基本力量——国家、社会和政治伊斯兰(主要是穆斯林兄弟会)在威权主义的构建与转型及政治民主化问题上的历史演进,探究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本质,分析它们对于埃及民主化的作用和意义。《埃及的政治发展与
《主权和移民(东南亚华人契约性身份政治研究)/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通过研究东南亚学者的学术成果,以马来西亚华人的身份问题为线索,首先述及其产生与构成,然后以身份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主权和移民质检的关系,再将这种关系置于全球化语境下作研究,最后得出马来西亚华人身份政治过程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从“旧约”到“新约”的过程。
本书综论2012~2013年度印度政治、经济、外交、国防、国内安全、教育与科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最新发展与演变趋向。书中南亚研究资深专家、学者就印度政党政治、外交战略及经济改革与发展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见解精深独到,为深度认识印度的今天打开探幽揭密的路径。
美国作者斯蒂芬.金译用记者的方式描写了卢旺达在20世纪90年代内战中遭遇的困境,尤其是1994年的大屠杀,展现了卢旺达在经历种种浩劫后浴火重生的历程,重点探讨了现任总统卡加梅的政策,塑造了一个富有活力的国家领导人形象。
本书在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纲领下,创新性地比较研究了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形成不同人权规范的缘由。非盟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从“不干涉”转向了“不漠视”原则,而东盟却坚持了人权规范中的“不干涉”原则。本书基于非盟和东盟不同的历史经历和集体记忆,首次从历史怨恨情感这一维度解释了人权规范发展路径的差异。
我国学界对作为日本家族制度重要内容的隐居制度、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对近代化建设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甚少。江新兴编写的《日本隐居制度研究》把隐居制度作为维护“家”的继承和发展的有效机制来把握,从历史学与民俗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隐居制度的历史沿革、目的和意义、隐居形态的类型、隐居制家族的结构及其与“家
本书系统介绍了2013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诸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总结和分析了相关国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2014年的发展前景。书中以“城市化率达到50%以后:拉美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转型”为主题,系统分析与拉美地区高城市化率相伴而生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全面提示其各类政策缺位或错配
苏联解体后,百废待兴的俄罗斯开始着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进行民生制度的重构,在不断试错与调整中寻求民生制度的完善,时至今日,已走过20余年的历程。这期间的宝贵经验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的中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作者在援引大量权威数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俄罗斯在养老、医疗、教育、住房这四大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