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岳时歌——梁晓蔚新闻作品选》是作者在华阴记者站工作15年间(2007—2022)在《渭南日报》上发表的新闻作品精选集。作者梁晓蔚,男,渭南大荔人,1979年生,省委党校研究生,中共党员,中级职称。现任渭南日报社首席记者、县市新闻中心主任、华阴记者站站长(兼)。从事编采工作20年,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陕西日报
本书以文学的笔触,还原中国共产党人新疆革命斗争中的历史真实。本书着重还原陈潭秋烈士临危受命,提供中共中央和八路军驻新疆代表,带领在疆共产党人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历史贡献,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新疆大地上的光辉历程,刻画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一批革命烈士鲜活的人物形象。
本书为一本回忆录,记录作者在复旦大学做博士后和留校任教期间的趣闻轶事,内容为复旦心语的系列文章。从作为第三人称的“旦旦”,讲述自己在做博士后期间的求学经历,以及从其中感受到的苦与乐;到作为第一人称的“我”,把自己当作复旦大学的师生,与这所学校产生一种同频共振。叙事视角的转换,既展现出他者眼中的复旦大学,又表达复旦师生眼
本书精选了澎湃新闻过去十年的近三十篇人物特写,共分为六个章节,与传统的新闻关注不同,书中的主角并非舞台中央的人,也不是巨浪里的弄潮儿,他们是大时代里的普通人,被裹挟着跌跌撞撞,但亦有自己站立的姿态,有面对生活的勇气与韧性,他们奔忙着、奋斗着,书写了凡人的传奇。澎湃新闻抓住值得关注的人和事,为时代存档,这些文字不仅是一个
本书为上海知名女作家鱼丽撰写的一部长篇纪实性作品,二十万字,共分五部分:“尘封的历史”“重新走出的历史”“重建的故事”“发展的愿景”“亮丽的风景”。本书用较大篇幅详尽地回顾了九年来的重建故事,力求还原历史真实,具较高的可信度。中国女子书画会成立于1934年,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艺术水准最高、持续时间最久的女性
本书选择杭州地区龙井村、外桐坞村等八个村落进行介绍,均较为全面的梳理了该村的历史演变、地形地貌、自然景观、名人望族、风土人情、宗族文化、乡村教育和非遗传承等,但绝非面面俱到的介绍,而是以富有诗意的文字,辅之以适当的议论抒情,以及讲述一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传说,引领读者进入了解这个村落的旅程,突出“美丽中国”“美丽杭州”
这是一部报告文学集,以报告文学为主,有少部分散文,一共30余篇。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辑,重点项目篇;第二辑,生态文明篇;第三辑,文化艺术篇。作品集里面的《美丽的钢花》,展现了湛江的工业发展,表达了工业发展对湛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湖光岩,那张最亮眼的旅游名片》,描写了湛江旅游的发展和地域旅游特色;《打造“蓝色粮仓”,
本书为融媒体图书,精选湖南日报10个系列报道。包含有鲁迅与《故乡》《社戏》、莫言与《红高粱家族》、周立波与《山乡巨变》、马烽与《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李佩甫与《红旗渠》、路遥与《平凡的世界》、贾平凹与《秦腔》、韩少功与《山南水北》、王跃文与《家山》、沈从文与《边城》10个作品。这些作家与作品,恰好编织出一幅百年乡土中国的
本书稿主要书写老教师章远连及其靠着一支笔养活一大家子的故事。章远连出生于1905年,安乡人,早年在长沙兑泽中学和华中艺专读书。自1928年起在安乡城乡小学教书,1946年转入安乡初级中学执教。安乡和平解放后续留安乡初级中教书,1950年赴湖南省革命大学学习,1951年结业后分配到芷江初级中学教书,并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
这是一部关于曹官记英烈的短篇报告文学。本书以史为经、以英雄为纬,经纬交织,全景式讲述曹官记的革命生涯,展现了一个个跌宕起伏的革命传奇,记录了一段段历久弥新的心路历程,绘就了一幅幅气壮山河的英勇壮举,谱写了一曲曲刻苦铭心的战斗长歌。该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以讲好“党史里的红色故事”为出发点,再现“红色故事里的党史”,为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