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方探险”是18世纪声势最浩大的科考行动,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久以及获取最多赞助的单次科考事件,其路线从圣彼得堡开始,一路向东,横穿西伯利亚,最终跨海远行,抵达北美的海岸线。探险队伍共有3000多人参与,由丹麦传奇船长白令率队,花费彼得大帝整个帝国年收入的1/6作为科考行动的经费。这次科考发现了白令海峡和
本书立足于科学技术史的发展,揭示了科学技术实践中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规范与社会、文化、经济、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剖析了实在观、因果性、量子纠缠与自由意志、集体意向性、非概念内容、布兰顿的推理主义语义学等问题,阐述了一种可接受的科学观;立足于日常生活转向、道德批判与个性伦理学建构三个视域,揭示了文化哲学的现实意义;从大数
本书从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提炼出当前科学解释转向了语义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科学解释的语境化趋向。本书立足语义分析方法在科学解释中的理论意义与科学解释、科学修辞学的语境化趋向,提出了科学解释模型的语境建构及科学解释意义建构的语境计算化,在此过程中,还从数学哲学与物理学哲学两方面简要分析了现代视域下科学哲学的语境关联性。在整
爱因斯坦一生中干过最大的“蠢事”是什么?霍金到底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伽利略错在何处?欧拉为什么感到遗憾?戴维为什么与法拉第反目?哈伯获得诺贝尔奖后为什么还遭人鄙视?哈恩为何为自己的科学发现后悔不已?…… 本书讲述数十位科学大师或败走麦城、或错失良机、或留下道德污点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一面,还原了科学家并非完
科学发明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沿着时间的脉络,重温了人类科学发明的伟大历程,结合思维导图的编写方式,为读者讲述了科学发明的发展进程,主要包括:最初的发明(1399年以前)、欧洲文明兴起时期(1400—1779年)、蒸汽动力与工业革命时期(1780—1869年)、电力与现代世界发展时期(1870—19
19世纪40年代,广义的西方科学哲学,包括进化主义、分析哲学、实验主义哲学、逻辑学等,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在中国传播,并成为西学东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科学哲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对当时中国的科学哲学发展、思想革命、社会进步等均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起到了“开民智、树新风”,以及促成近代中国科学观与科学精神
《图文科普大检阅:改变世界的发明(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潜水艇,轮船,火车,汽车,飞机,喷气式飞机,超音速飞机,电报,电话,无线电,超导技术,电视机,传真机,电子计算机,录像机,集成电路,卫星通信,因特网,光纤通信,激光视盘,铝合金,无机化肥,卡介疫苗。
《系统工程概论/高等学校新商科教材》是一本介绍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的书籍。《系统工程概论/高等学校新商科教材》较为系统地揭示了系统思想的历史渊源,全面介绍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工程的各种方法论;阐述了系统结构的内涵及其分析的数学方法,叙述了系统功能分析及系统综合评价方
在彼得·渥雷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是一个隐秘的信号。他领读者用科学去发现自然之美背后的真相。鸟儿为什么要歌唱?蜜蜂为什么采集那么多花蜜?蚂蚱和蟋蟀为什么会在草地上举办上千次音乐会?一花一叶一世界,理解这些小小生灵,你会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彼得·渥雷本将客观事实,用充满感情的话来阐述,使读者能充分领悟到自然有多富饶,进而引
科学使我们能去往外太空、探索人类演化的关键,以及治疗十数年前还在肆虐的疾病。科学也威胁着我们,看看核毁灭、人种论和环境污染便知。我们该如何调和这两者呢?《科学哲学》一书讨论了这些问题,也论及关于科学的其他方面。它展示了科学本身,连同我们学习它的方法,是如何在晚近几十年急速变化的,又特别检视了科学学的源起—托马斯&m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