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中国及蒙古国典型草原区的野外调查研究,系统总结了气候变暖对中蒙典型草原的影响,以及中蒙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土壤养分、植物形态特征、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了中国与蒙古国典型草原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空间分布规律,预测了大区域尺度上的变化趋势,为中蒙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应对全球变暖提供科学依据。主
本书从热红外遥感原理入手,分析现有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建立了用于MODIS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劈窗算法。该算法需要大气透过率和地表比辐射率两个关键参数,文中详细地讨论了这两个参数的估计方法。对于大气透过率的估计,主要是通过MODIS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来估计大气水汽含量,进而用MODTRAN辐射传输模型模拟得到大气透过率与大
详细介绍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组织、业务观测站的分类及对观测场地和观测仪器的基本要求,包括观测任务、项目、程序、时制、日界和对时,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温度、湿度、气压、地面风、降水、蒸发、日照时数、地面状态、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辐射观测、高空测风的观测方法、观测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报表编制、记录处理、气象仪器计量检定、缺
2016年12月1618日,由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绿色低碳发展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广告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绿色发展与气候传播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来自国内绿色发展与气候传播研究领域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推进气候传播理论研究与行动实践,如何创新气候传播合作模式,如何完善气候传播
本书是科普读物让头发倒竖的问题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主要介绍了三部分的内容:关于云和雨的问题,关于暴风雨、冰雹和闪电的问题,关于龙卷风和飓风的问题。还包括四个特色栏目:好奇千百问;实验园地,家庭活动;风土人情,轶闻趣事;奇妙的事情。
本书主要论述了地球复原百年战略目标和地球恢复原生态百年计划以及讨论了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全书共二十五章,主要讨论了碳的起源、进化和归宿,土壤和生物质(C)生产,发展低碳农业、阻遏全球气候变暖,土壤与温室效应,土壤发射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数量和全球平衡账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该系列图书力图推进民俗文化普及,宣扬中华民俗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实践,系统梳理我国优秀民俗文化,以青少年读者喜闻乐见的阅读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使文化的传播不晦涩、不难懂,使之极具吸引力与活力。本书主要阐述的是二十四节气,它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
本书采用独特的排版方式,以月历的形式聚焦中国节气文化,生动介绍与节气有关的生活民俗,向外国读者展示中国传统习俗的魅力。内容包括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每月有关的农事气象、温馨生活提示、习俗大观、农历节日、诗词歌赋、时令谚语等内容。
在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日益趋紧、走向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的前提下,欧盟试图通过生态现代化战略对内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抢占低碳经济的先机,对外推动全球低碳转型,赢得未来低碳经济的主导权。如果说走向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性选择,那么,欧盟的道路至少迄今为止是朝着较为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某种
近地表地球物理勘探是勘探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测目标主要集中在近地表附近,探测深度一般不超过100m,主要解决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各种工程、水文和环境等方面的地质问题,提供工程建设、水文地质勘查、环境保护与治理、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考古等有关的地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