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拉卜楞寺德唐夏茸活佛(1928-2014)的传记,主要内容是记载德唐夏茸活佛的生平事迹,从入寺学法、辩经、佛教哲学研究、传教收徒以及重大佛事活动,同时还记有爱国爱教、弘扬佛法、利国利民的功绩。德唐夏茸活佛于1928年出生在甘肃省刘家峡罗家洞寺罗川村“李姓”汉族,四岁时,由十世班禅经师拉科仁波切认定实系潘唐瓦·却吉
RudolfSchieffer(鲁道夫·希佛)是德国最着名的中世纪学者之一,他以简明的语言和令人印象深刻的专业知识,在300页的篇幅内描述了700–1200戏剧化的几个世纪。自7世纪以来,欧洲的异教地区不断基督化,在814年查理曼大帝去世以及法兰克王国崩溃之后,伟大的帝国开始建立。在西半部形成了现在的法国,东法兰克王国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直接提出本书的基本问题:即现代历史学改变了欧洲传统神学确立社会统一价值基础的方式,神学需要向现代性开放,应当转向宗教史学,那么它如何确立新的标准意识;第二章考察了现代历史哲学的典范,即以施莱尔马赫与黑格尔为代表的演化论的历史哲学;第三章指明现代历史学在19世纪后半叶朝向相对主义和专业化的演变趋势,宗教
本书历经多年年搜集、整理而成的一套珍稀古籍善本。此次,考虑到其学术价值和读者方便阅览,将以不同版本进行校勘和整合出版。《中论论》为龙树重要的代表作,后秦鸠摩罗什译。成书于后秦弘始十一年(409年)。(译者事迹参见“《妙法莲花经》”条)。该书对《中论论》做了系统深入研究,内容深广,视野恢弘,涵摄了《中论论》的标题、内容、
本书为佛教文献整理类专著。《大庄严论》十五卷,旧题马鸣菩萨造,姚秦鸠摩罗什译,该书共收录90则故事,通过譬喻的方式,以明白易懂的语言阐释佛法。作为中古时期的汉译佛典,《大庄严论》具有非常宝贵的佛学研究、文学研究及语言学研究价值。本书以《大庄严论》为研究对象,在对该经的内容、思想倾向、文献记载、版本流传等作基本研究的基础
本书是“当代道教研究”系列的一种,该丛书由上海市浦东道教文化研究所出版,以当代道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专辑内容共分四章:第一章是历史经验与启示,从历史学的角度,从早期、唐宋、金元、清代、现代几个历史时段叙述了道教组织的管理。第二章是道教宫观管理,包括了人才、自养经济、戒律、道风、文化等角度论述了道教宫观的管理。第三章是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
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之一,于1913年首次出版发行,重要性仅次于他的《梦的解析》。该书一直是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必读书目。本书是弗洛伊德论述图膦制度与禁忌关系的著作。弗洛伊德认为,图脎禁忌反映了人类对乱伦的恐惧;塔布(即禁忌)是矛盾情感的产物。在对泛灵论的施术方式(巫术与魔法)进行研究分
宝顶架香庙会(宝顶香会),2014年11月11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宝顶香会始于南宋,兴盛于元明,极盛于清代、民国,1949年至“文革”香客大减,改革开放后复又兴起,至今不衰。宝顶香会以观音菩萨为朝拜主神,以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前后四五十天为活动会期(今3-7天),每届香会香客少则十多万,多达四五十
“圣显”(Hierophany)这一概念是理解米尔恰·伊利亚德庞杂跳跃思想的锁匙。从伊利亚德的生平经历和“圣显”思想的发生轨迹来看,“圣显”不只是静态的、反映神圣属性的具体实物,更是人类意识中本有的超越性的涌动。本书首先厘清中文语境下“圣显”理论的内涵和结构,辨析并澄清一些学者对“圣显”理论的误解。本书可为其他领域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