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是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之外形成的三支佛教(另两支是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之一,它不是印度佛教的简单移植,而是以印度佛教的思想为基础,吸收了藏族原始信仰苯教的仪式仪轨、神灵观和其他宗教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吐蕃王朝的灭亡使西藏进入分散割据时代,在经过长期的战乱后,割据势力都把重点放在发展经济
根据宗喀巴大師在本書中的研究,《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是无上密法的根本,为龙树菩萨所传密乘次第。而父续密集修法中,圓满次第以專住“伊”“旺”二字(乐空无別、空、悲二谛无別),并以三远离三摩地、二谛三摩地为具体修法內容。在《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中,宗喀巴大师抉择“三远离三摩地”的步驟,修“身远离”五蕴、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唯识通论,法相学,瑜伽宗综述,论文三篇。
《御定六壬直指(套装上下册)》为术数类中之一种;原书藏故宫,系清康熙内府精抄本,书品颇佳,版本价值很高。《御定六壬直指(套装上下册)》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李升召先生提出的,他是故事术数整理本丛书的责任编辑,术数预测未来,主要是预测人类活动的未来,而前面谈到的易经作为一个统一理论,所解释的都是自然世界,而没有涉及人类社
本书是陈建宪教授长达三十年对洪水神话持之以恒研究的总结性成果,书中首次运用电脑数据库,对流传在中国40多个民族中的682篇异文进行母题分析,将文本的时间线索与空间扩散相结合,对该故事类型的中国形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述与研究,填补了中国洪水故事圈在国际学坛上的缺环。
本书是作者关于江南民间信仰研究的第二部著作,主要以明清以来的江南地区为重点,依次讨论明清时期日常状态下国家权力与民间信仰互动的三种形式:即毁淫祠问题、神灵入祀问题,以及地方信仰空间的构建问题等。同时,还研究了明清鼎革时期江南的地方信仰,或可与日常状态下权力与信仰的互动有所比较和提示。
《中国佛学》是中国佛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其宗旨是以展现中国佛学院为主,兼顾与佛教学术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促进教内外学术交流。本刊以汉传佛教教史、义理研究为主,同时也刊登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研究综述、动态等。
本书是广西象州六祖文化研讨会论文选编,主题集中于六祖慧能文化研究,主要从文本研究、行迹考证与继往开来三个方面,并借助大量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对六祖慧能的诸多细节进行了揭示和探讨。本书有诸多创见,对于慧能文化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神话叙事与社会发展研究》为“神话学文库”的其中一册。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对《楞伽经》的原文今译和串讲,在本书中,南怀瑾先生为读者清晰地理出此经头绪:经中首先借大慧大士之口,提出108个人生思想哲学问题,但佛陀并没有一一作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心、说性、说相,对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分别加以辨析,然后引向形而上的第一义谛,指出一个心物实际的如来藏识作为总答,指示空有不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