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南怀瑾先生对《楞伽经》的原文今译和串讲,在本书中,南怀瑾先生为读者清晰地理出此经头绪:经中首先借大慧大士之口,提出108个人生思想哲学问题,但佛陀并没有一一作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心、说性、说相,对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分别加以辨析,然后引向形而上的第一义谛,指出一个心物实际的如来藏识作为总答,指示空有不异的事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早期禅宗的人物和史事的著作。内容规划周密,兼顾禅宗史的整体线索和各个节点、关键人物。描画人物,笔法生动,只需几个故事,各位大师面目纤毫毕现。
《白云观志(附东岳庙志)》记述了白云观和东岳庙各方面的情况。在卷一白云观小志中,作者引经据典考证了白云观从唐代建立到清代的发展历史。卷二白云观记事,记述了历代方丈、道士小传、斋日、道观之区别、授戒、道士之生活及宗规、方丈资格、经济的状况、道教分派。卷三诸真宗派总簿,共记八十六派。卷四白云观碑志,收录了明正统时至民国十七
《中国道教史》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道教史的著作,它从探讨宗教共同点出发,论述了道教从东汉孕育诞生,直至近代近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涉及的问题包括道教的信仰与道术、戒律,道教的经典与宫观,道教的派别与佛道关系等。展示了道教的历史发展主脉,对于后世的道教学术研究影响深远。全书以道教历史发展为线索,阐明了道教在不同阶段的
《法国“国王数学家”与中西文化交流/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青年学者文库》是“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青年学者文库”的一种。《法国“国王数学家”与中西文化交流/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青年学者文库》主要围绕着康熙年间来华的法国“国王数学家”传教团与中西文化交流这个主题展开研究,采用历史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专题研究与总体考察相依托
本书对从天启元年(1621)至崇祯九年(1636)期间,每一年出使中国的朝鲜使团受妈祖文化影响的情况都有详细的介绍及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明末朝鲜使臣祭祀天妃(妈祖)情况历年比较;航程经历对明末朝鲜使臣的影响;妈祖文化与明末中朝(韩)文化交流。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关注妈祖文化的学者、文史工作者;从事古代海洋文化、中韩、中朝文化
《图像与神话:日月神话研究》以出土图像材料结合文献的方式,对日中有乌及月中有蟾、兔、桂树等相关神话内容进行考索。同时,交叉运用考古学、图像学、神话学、天文学、文化人类学等方法、观念,对日、月相关神话传说之形成、发展与演变脉络,及其在两汉以迄隋唐的墓葬文化与佛教、祆教艺术,东亚文化中所象征的文化意涵,以及所呈现的丰富形象
禅宗语言研究属于汉语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但同时也可以说是佛教研究的一个分支。从时段上说,它大致处于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具有俗语言的性质,但与一般俗语言相比,它又是一种独特的具有宗教性质的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禅宗语言与禅宗思想、禅宗史的研究有别;而作为一种宗教精神的载体,它又不同于敦煌俗语词、诗词曲俗语
自17世纪至19世纪,穆斯林在西部非洲发起一波声势浩大的伊斯兰吉哈德运动(又称圣战运动),建立了一系列的伊斯兰政权。尤其是19世纪,在当今尼日利亚北部,穆斯林建立了强大的哈里发国家,标志着吉哈德运动达到。这次吉哈德运动,极大的改变了西部非洲的宗教、文化与政治景观。西非伊斯兰教实现了从被动向主动,从少数到多数的转变。这次
《晚清时期天主教会在内蒙古地区活动研究》对晚清时期天主教会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教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该书首先介绍了晚清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政治、社会形势,简要回顾了法国遣使会在内蒙古的活动情况。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对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展开的传教活动,该修会的传教策略,传教过程中的蒙、民、教冲突,1900年的反洋教运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