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工作,尤其以中国近现代的婚姻、家庭、性别、性伦、娱乐生活等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学术研究实践中,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受到多学科的共同关注,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学、伦理学、文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医学等。为了
张伯驹编写的这本《张伯驹集》分上下两册。上册主要侧重于诗词,收《红毹纪梦诗注》、《续洪宪纪事诗注》、词集(《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词话。下册主要侧重于谈艺,收《素月楼联语》、《春游琐谈》、《丛碧书画录》、《乱弹音韵辑要》等。张伯驹编写的这本《张伯驹集》分上下两册。上册主
《金性尧集外文编(第3卷)(1979-2007)》收入迄今已经发现的金性尧1979年至2007年所作集外文史札记、读书随感、文坛回忆、故旧追怀等共290篇。作者晚年笔耕甚勤,直至生命前的最后一刻。这些文字说古论今,题材广泛,不但文情并茂,而且见解独到,颇具史料和研究价值,显示了金性尧作为文史掌故专家的深厚功力,也足以证
胡适曾说,哲学是他的职业,文学是他的兴趣,政治是他的义务。演讲应是他传达思想信念的工具。胡适早在康奈尔大学二年级时就选修演讲技巧的课程,自此培养出对演说的兴趣,开始了长达四五十年的讲演生涯。胡适是一位擅长演讲的大师,梁实秋称誉胡适的演讲具有“邱吉尔风度”,他的演讲题材从说教的人生意义话题,到枯燥的学术问题辨析,从
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下)
《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分为上、下两册,结集了龚育之先生在科学技术论和自然辩证法领域的一百多篇文章,按内容大致分成科学和科学史、科学技术政策、科学技术论、自然辩证法。科学与人文五个部分,大体上能呈现出龚育之先生在这一宽阔领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耕耘过程,也表达了他曾经提出的一些创造性观点。本书是龚育之先生学术研究的一份历史记录
本书收录了作者撰写的各类文章,包括艺术研究、文史散论、人物传记和情感唱怀等方面,分为围炉素描、围炉谈艺、围炉杂谈、围炉亲情等板块。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0年讲座精选(套装上下册)》是从讲座文稿中精选出62篇整理编辑而成,内容包括历史文化、民生文化、民俗文化、纪念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励志教育、文学艺术、生态文化等多个系列。
199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曾在校庆100周年活动中隆重推出《胡适文集》,其中许多作品采用了胡适本人的校订本或北大的收藏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在海内外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时过十年,这套书早已售罄,应广大读者要求,修订再版。
《人文兴赣:传承·创新·发展》收录了2012年江西省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周的大部分专家学术报告,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法律等多个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既有“党的十八大报告解读”等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时政性主题,也有“中国房地产政策走向何方”等热点性主题,还有“推进绿色发展,加快苏区振兴”等江西特色性主题,更有“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