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云学术研究文集(2006-2011)》收录了郑晓云2005年至2011年5年间所发表的一系列重要文章,内容包括生态文化和水文化、社会资本理论问题、文化认同问题、傣泰民族文化多样性、地方文化建设研究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立足于中国的研究,也包括对海外的研究,有较强的前瞻性。《郑晓云学术研究文集(2006-2011)
《未央续集:许嘉璐文化论说》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有关文化问题的论说集,收录了其近几年来就文化问题所发表的文章和演讲稿。作者在书中寓理于论,寄情于说,阐述了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问题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战略和策略的真知灼见,勾画出了一幅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和谐文化建设蓬勃开展、中
《交大大讲堂(2011)》汇集了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举办的高层论坛与学术讲座的精华,共23篇。作者包括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曹国永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教授,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李建平,国务院国资委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
《励耘文库·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丁易卷》分四大部分,即《丁易杂文》选、《明代特务政治》选、诗文选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基本上涵盖了丁易一生的主要著述,体现了他的主要贡献。
黄药眠先生(1903-1987),广东梅县人。青年时期,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开始从事诗歌创作。大学期间专攻英文专业,毕业后经成仿吾、王独清介绍到上海参加了进步文学团体创造社,一边谋生,一边写诗,并开始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后来他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并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被派到苏联共产国际工作。1933
在人们的印象中,穆木天先生首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他的象征派风格的诗歌创作,他的那些关于新诗发展和诗歌运动的评论,都曾在文学史上起过引领作用,因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穆先生有大量的翻译作品问世,特别是他对巴尔扎克的译介,时间早,数量大,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有独特贡献。于是,人们又把他
这是一个被夸示为“知识爆炸”的时代,忙不迭的人们在对裂变中的“信息”作财富折算时正被调动起持续亢奋的攫取欲。在牟利的缰绳把“知识”牵给人、又把人牵给“知识”的当下,我们从良知的渊默处开始“问道”。这里所谓“问道”。即是在中国先哲及西方先哲的启迪下再度返回到人生之原始真切处,採向那对于人说来可以应然相期的虚灵之真际,新的
《大家作品系列:我与故国六十年》是范曾先生关于爱国情怀的19篇文章的结集,其中有辞赋创作,有演讲和访谈文字,既有六十年时间所淘洗下来的个人故事的叙述,又有呐喊和感喟的号子,正大慷慨;以及近20幅书画,包括《屈原画像》、《玄奘画像》、《杜甫画像》、《苏轼画像》、《鲁迅造像》等爱国主义性质的作品,四色印刷,图文并茂。
《上海历史研究》收入道静先生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通志馆任职期间撰写并发表的《上海图书馆史》、《上海图书馆协会十二年史》、《三个收藏记述上海的西文书籍的目录》、《上海的日报》、《上海的定期刊物》、《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新闻史上的新时代》等著作,以及发表在《上海研究资料》正续两集中的六十余篇文稿。这些著述,是道
学术前沿论坛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自2001年创办以来,论坛以“立足学术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聚焦民生国是,探讨发展思路”为宗旨,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学术资源为依托,先后围绕“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科学发展”三大主题举办主论坛10场和分论坛202场,编辑出版《学术前沿论丛》10套,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