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在多个方面实现创新。一是将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对老龄化与健康养老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这种方法将打破传统单一学科的局限,从多个角度揭示老龄化的本质和影响,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养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二是将结合最新的数据和技术,对老龄化趋势进行精准预
本书共分为五章,首先概述新型城镇化概念及其进程,其次阐述了我国农业发展和人口结构情况,再次谈到当前我国农业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由阐明我国人口转移的主要路径及其问题,最后进行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人口转移的路径分析。笔者从教育的视角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业人口转移进行深度分析,以期为新型城镇化从农业人口转移提供切实可行的建
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快速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升级的进程中,探究社会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就业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不仅为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就业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而且为从社会资本积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就业提供经验启示。本书重点回答了五个问题:农业转移人口的高质量就业现状如何?社会资本对农业转移人
中国人口从2022年开始进入负增长阶段,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为标志,中国已经进入国际上公认的中度老龄化阶段。人口新常态对经济发展最突出挑战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和持续增长的特征趋于消失,传统人口红利式微。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通过挖掘传统人口红利潜力和开启人才红利,加快培育新人口红利。作者蔡
本书稿为研究英国中世纪人口变化的学术论文,主要探究了影响英国11世纪-16世纪人口变化的因素,并划分出其人口变化的三个阶段;其后,阐述了11世纪-13世纪未人口的增长、14世纪-15世纪未人口的减少和停滞、15世纪未到16世纪初英国人口的恢复这三个阶段的详细情况。就国内而言,尚缺乏对英国中世纪人口研究比较全面的论述,研
本书是一本探讨科技伦理问题的社会学作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子宫”这一原本只存在于科幻小说的产物的面世已是指日可待。但在技术逐步成熟的同时,社会层面尚有大量解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新技术将要进入的社会并非一张白纸,而是具有种种不平等和偏见。不尊重孕妇自主权的国家和人们可能会利用这些技术进一步限制选择,推进优生思想,或加
本书分析了流动老年人口个体及家庭特征,并对该群体规模及家庭结构变动展开趋势分析。在系统刻画流动老年人口家庭代际团结特征及类型基础上,本书实证分析了家庭代际团结对该群体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综合健康的影响。最后,本书结合国际视野下家庭支持政策实践比较分析,以及我国家庭代际实践,从新孝爱文化的弘扬、养老责任的合理分
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转变,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长期挑战。其中,老龄化、低生育率和性别失衡等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具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本书从动态化、多维度、跨学科视角出发,全面系统地评估了人口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转变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和经济后果,构建了适应中国情境的“人口结构—收入分配”理论框架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预测,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数量大、老龄化进程快、老龄化程度高、老龄社会形态稳定,是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显著特征。为了应对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 本书透过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史。古罗马移民如何成为神话的基础,又最终促成罗马帝国的缓慢死亡?欧洲早期移民到美洲和其他地区的行为对我们产生了哪些影响?《吉尔伽美什史诗》竟然是一个移民故事?世界各地的中国城是如何形成的?当我们被问及出生地时总能快速给出答案,但你是否知道你最初的来源?……迁徙,不只是顺从或逃避,更是对困难的抵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