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部分对德性伦理的复兴,都是朝着亚里士多德的方向前进的。斯洛特提出,亚里士多德的道德理论缺少对全体人类的关切,德性伦理学需要从18世纪英国的道德情感主义中寻求灵感。通过求助于休谟和哈奇森的理论,他不仅填补了亚里士多德理论的缺陷,还以此拓展了伦理学疆界,展示了基于动机的“纯”德性理论如何有助于理解人类福祉和实践理性。
《公德论》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利用哲学与多学科交叉、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比较法以及规范论与美德论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思想史切入,对公德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框架进行梳理总结,对贯穿于公德观念变迁过程始终的核心价值加以探寻。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所带来的空间范围扩展以及空间结构转型的现实背景,对公德的基础理
《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道德哲学的探索与反思》是张华夏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书中建立了一种规范伦理学方法体系并将之应用到科学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运用交叉的视野来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力图阐明现代科学及其方法为价值理论与伦理学说提供了哪些新思路和辩护:又从现代伦理的视野来看待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哪些主要的伦
从古至今,世人学成一门技艺、成就一项事业,无不要靠定力。心有定力者能够不为物役、不为境转,目标持久、信念执着、意志坚强、果断决策。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全面阐释了心有定力者应具备的心态与做事方式,启迪读者于事情重大之时沉得住、复杂之时拆得开、关键之时抓得住、矛盾之时看得透、寂寞之时耐得住、困难之时打得通,在心志、情绪、行动
守心莫过于慎独,慎独者言行如一、心胸坦荡。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明显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从情操、素养、本色、定力、格局等方面,阐述了“慎独”的内涵和践行法则,是一堂正心修身的必修课。
生活中,所谓的一帆风顺都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我们都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苦难、折磨,然而,真正的成长就是残酷的,只有经历昨天的洗礼,才有今天欣慰的笑容。本书以心态调整为主线,带领生活中正在遭遇生活折磨的人们领悟幸福的真谛,进而获得心平气和、从容不迫的心态,改善命运、远离厄运、得到福气。
全力以赴地努力在今天,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既然无法预知未来,那就尽量把握好今天,此时此刻,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本书以温情励志的笔触道出了生活的迷茫和无奈,阐述了“把握今天”的重要性,与其在迷茫中踌躇不前,不如在奋进中向前冲,这将为茫然无措的现代人指明前行的方向——努力把握好今天。
以史与思的交融为进路,《具体的形上学》既基于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又以世界哲学背景下的多重哲学智慧为理论之源,其内在的旨趣在于从本体论、道德哲学、意义理论、实践智慧等层面阐释人与人的世界。与抽象形态的形而上学或“后形而上学”的视域不同,“具体的形上学”以存在问题的本源性、道德的形上向度、成己与成物和意义生成的历史过程、人
幸福是一个人类的永恒话题,这份内心的渴望,带来了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得人不断深入探究。而本书正是围绕“如何获得幸福”这一引人深思的主题展开,带领读者探寻幸福生活的秘密。
掌握人生的分寸感于我们每个人的为人处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不妨开卷细读,于世事沉浮中感悟分寸感的处世哲学。但愿这本书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为你解读困惑,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