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作为空中突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航程远、载弹量大、突击力强等特点,主要担负对地和对海突击任务,战略轰炸机更是军事大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重要标志。本书将围绕各国轰炸机发展和使用情况等进行深度解码,力求以全新的角度、精美的图表、详实的数据和透彻的分析为核心,向读者揭示专业、全面、直观的轰炸机知识。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本书在理清军事需求相关内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基于能力军事需求的生成机制、能力评估、描述方法、需求管理、联合能力域建设、规范建设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分析介绍。
曹操讲读《孙子兵法》
《孙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著作,本书是对《孙子》原典的完整注译和解读。作者浅野裕一是日本汉学界的中国哲学专家,其对原典的解读不仅全方位阐释了古代战争的战略战术、攻守作战、侦查用兵、地形行军等,还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还原了立体的时代与人物,以现代的、国际的视角,讲述了《孙子》成为经典的历程,并探讨了为何它依然能启发我们对
“太平洋战争”系列全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主要成员国日本和同盟国的美、英等国,于1941年至1945年进行的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的太平洋战争。完整呈现日本军国主义兴起至败亡的全过程,深入分析太平洋战争的前因后果,多角度展示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和经济斗争。作者文字流畅,行文脉络清晰,引经
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与北洋大臣李鸿章,是清末海防建设活动在地方的重要主政者,极为珍贵的是,二人在主政海防建设期间的往来信函留存完整,时间跨度从1873年至沈葆桢去世的1879年,内容上涉及到船政建设、1874年保卫台湾的活动、第一次海防大筹议、船政人才北调、北洋水师筹建等重大历史事件。本书辑录这批珍贵的往来书信,对每通书
《装备保障性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全面跟踪国内外保障性分析技术的发展,系统总结了在装备设计过程中应用保障性分析技术的经验,以装备设计的系统工程过程为主线,选取目前工程上常用的保障性分析技术,重点阐述各分析技术的应用流程。全书共11章,内容涉及保障性分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及保障性分析流程、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损坏模
《胜在三十六计,赢在孙子兵法》以精练、隽永的语言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领悟这两部经典,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等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丰富原著内涵,为读者扫除阅读与理解障碍,以通俗易懂的谋略故事为例加深读者的感受和思悟,从中汲取营养,启迪智慧,成
本书为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编辑的影印资料集。所编选的资料,主要为1945年以前的原版史料,以存世量较少、较为珍稀的官方出版物、内部文件为主,充分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作战情况,体现了当时中国军民对于全民族抗战的认识与思考,其中不少为标有“极机密”字样的内部印刷品,史料价值很高。本资料集以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