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一种人们幻想世界中*为神秘、复杂和具有争议性的动物,从未被人们在现实中所见,但它却是神话故事以及旅者传说中经久不衰的主题。对龙的描述刻画经常出现于它们原本*不应出现的地方,比如基督教的教堂中。异教中龙的形象出现在很多的教堂绘画中,它们的口中伸出植物枝条的嫩芽,代表着肥沃与丰产。本书中作者研究了世界各地人们对龙的各种
本书为作者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出版的。闾山教派是融合道教正一派与古巫术思想的一个民间教派,内容包括闾山教派的思想源流、分布和发展、与净明道之会通、科仪实践和文化价值、在台湾的信仰分布和变迁、闾山教派之主要思想分析等,采取了古今文献梳理,配合两岸实地田野调查,融合宗教学领域的研究。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 《我说参同契》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
朝鲜半岛
《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
本书上篇是仓央嘉措的传记,下篇收录、整理、翻译了仓央嘉措流传下来的作品,并做了文辞优美的赏析,将仓央嘉措的生平与他的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讲述一个真实并唯美,质朴又深情的仓央嘉措,与仓央嘉措爱好者们分享。
《滇缅边地摆夷的宗教仪式》考察了云南少数民族傣族所举行的一种称为摆的宗教仪式。田汝康先生通过实地调查考察了摆这一经过精心策划、规模宏大、几乎耗尽傣族所有财富的盛会在摆夷宗教生活中的地位,并进一步探究了它对摆夷生活其他方面的社会和心理影响。本书1946年以《芒市边民的摆》为名出版中文版,1986年出版了在修订原书后的英文
本书以北魏平城时期汉译佛经代表性典籍《杂宝藏经》词汇为研究对象,穷尽描写了其中出现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介词、助词、连词,以及适应汉译佛经翻译所需而创造的新词新语和旧词新义,并对汉译佛经词语的汉化方式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思考。
本书主要研究明代国家管理道教事务的政策、道官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与社会各阶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明朝作为中国中央集权发展的鼎盛时期,国家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更为严苛,道教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也必然被纳入到国家政治控制的范围之中,因此明代道官制度就反映了国家对于宗教的控制意图,而道教与明代社会生活的复
近年来,美国中国学界在道教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吉瑞德教授的《早期道教中的混沌神话及其象征意义》是一部深化道教研究的杰作。*初于1983年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三木出版社再版。这本专著从比较宗教史的角度出发,调查研究了中国道教的一些早期经典文献,如《道德经》《庄子》《淮南子》等,发现混沌作为道教的母题之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