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蕴禅思》一书以佛教与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社会文明、道德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为论述中心,从佛家思想的十二个层面,探讨佛教文化在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作者将多年的研究成果践行于现实世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深入剖析如何将佛教与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融汇,共同推动现代社会文明的建设。
《佛道名言品鉴》一书从佛家和道教经典著作中选取名句,将其分别归入修身、自然、喻事等十一种类别,辅以作者的介绍和品评。通过格言集萃的形式说明深刻的佛道哲理,同读者一起体悟深邃的传统智慧。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史上一部极为著名、影响大的大乘佛教经典。本书著者摆脱了以往各家出于各种信仰或目的而进行的就事论事的形式,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实事求是的方法对《金刚经》进行注解。本书不仅是一部佛经注疏,而且还具有一部小型佛教辞书的功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百喻经新解》一书以汉语系大藏经《大正新修大藏经》所收的四卷本为底本,重新安排文章结构,简化注释内容,将九十八则佛经譬喻直译成便于读者阅读的文字形式,语言深入浅出,发人深思。此外,每则譬喻的辨析部分凝结了作者历年来研究佛学的心得和课题成果,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佛学文化。
这部完成于1936年的著作,其核心内容是祈求人的理性和对人的宽容。作者把历史事件当做镜子,特别清楚地揭示了他自己的那个时代的各种危机和邪恶。卡斯特里奥挺身而出反对日内瓦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暴政,其态度之坚决,在他的所有同代人中无人能与比肩。加尔文是指控西班牙医学家及神学家米盖尔塞尔维特为渎神者并*终将其火刑处死的
该书紧扣中越文化交流、越南对中国道教的容受、中国道教文化对越南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具体研究,同时横向比较越南道教与入越儒学、佛教之间的关系,以及道教对越南神灵信仰、民俗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凸显入越道教的信仰功能和文化魅力,以及与越南文化不断融合的本土化过程。
《不老不死的欲求:三浦国雄道教论集》为日本著名学者、前日本道教学会会长三浦国雄教授首部中文著作。该书集结了作者从事道教研究以来的精华之作,并在原作基础上再次寻求突破,寻常问题处寻不常。本书分为四部:*部,探讨道教与儒教的交流;第二部,关于《北斗经》《悟真篇》《玉枢经》等道教经典的专题研究;第三部,关于炼丹法睡功法周天法
本书199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台湾丽文文化公司出了增订版。今再作若干修订,编入周裕锴禅学书系。全书分九章,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禅宗史与诗歌史之间的关系,着重论述了禅宗对于诗歌的渗透,禅宗的世界观、思维形式等对诗人的人生哲学、思维形式,对诗歌的风格、流派以及语言文字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本书1999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由台湾宗博出版社再版。今再作若干修订,编入周裕锴禅学书系。在唐宋时期禅宗语言发展的曲线上,可以发现内部宗教改革实践和外部世俗文化因素两条坐标的影响。本书上编借助当代西方话语理论,按照语言与世界这一哲学性思路考察了禅宗发展各阶段言说方式的演变,深刻地揭示了如来禅、祖师禅、分灯
修行人为什么会入歧途?为什么会理不明而不自知?该如何舍歧路而入正途?《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可说是唐代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中*为殊胜的一部,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被公认为学佛修持首要必读的典籍。在本书中,南怀瑾先生挑选《瑜伽师地论》中声闻地修定的部分加以说明,以人我的实际经验配合义理讲解,希望对真正修定的行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