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文献梳理和史实考订入手,探讨了清代中国道教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闵一得的三教思想、内丹思想和医世思想以及闵一得与西竺心宗及云南密教之间的关系。
本书以佛法之无漏三学戒、定、慧为中心议题,收录了南怀瑾先生的恩师袁焕仙先生和他本人有关止观、修定、修慧的述作,既有对三学的总的阐述,又有对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的研究与讲解,为学佛者提供了入门的方便。
《名家讲堂·尝新集:康雍乾三帝与天主教在中国》是在冯尔康教授近些年关于西方传教士、天主教与清朝政治关系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修订后的结集出版。《名家讲堂·尝新集:康雍乾三帝与天主教在中国》利用新公布的清朝档案史料、我国学者从西方搜集编译的档案史料和西方学者的新研究成果,主要探讨了康熙帝对西方文化的基本态度,多方使用西士的
西域道教是道教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开展道教地方史研究是道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戈壁玄风:西域道教》一书以道教向西传播为线索,通过对道教神话传说、道教坛庙、道教人物、道韵新疆以及道之未来的爬梳,勾勒出众神栖落新疆下的西域道教,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在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发展,增强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从《青松观文库道教学译丛:中国社会和历史中的道教仪式》问世,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三十多年中,有关台湾道教的研究,道教仪式的研究,包括科仪文本和田野调查,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论文和专着,时有问世。对于整个道教仪式的研究,无论是集中于一地、一道派或是集中于某一科仪内容的,就很多了。但是,劳格文的《青松观文库道教学译丛:中国社
近现代佛教的发展,是整个汉传佛教史中的重要一环。整个时代新旧交替、变动的大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佛教的发展中,佛教界内亦是如此。身处时代下的高僧,以他们的方式或重振佛法、复兴宗门,或弘法抗战、爱国抗敌,或革新旧制、走向现代,或于新时代下,探索佛教发展、佛法弘扬的新路径,等等。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
彼得伯格可以说是现今最知名美国社会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发表了多部关于美国社会现实的著作,其中的几部现在已经成为经典。所以也许很难理解伯格教授会将自己形容为“意外产生的社会学家”,但这个形容却非常准确地表现了他是如何在社会学领域中跌跌撞撞地前进的。在这本诙谐而又激发思想的回忆录中,伯格不止讲述了他成为社会学家的过
该书以生动的水墨禅画小和尚搭配81个禅宗故事,结合作者对生活的体悟,以白话讲出佛教奥义以及对生活的悟道,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让读者欣赏图画时更能够了解佛学禅宗的精神道理,既意境空灵,又简单易懂。
对于许多人来说,伯利恒、巴比伦和耶路撒冷的名字有着神圣的意义,它们是圣经中史诗故事的背景,那里有圣山、高耸的塔楼和木质十字架,以及神奇的传说。我们不应遗漏,这些城市不仅仅是圣经及其人物的活动背景,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今天的圣经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在本书中,作者将探索这些城市及其在圣经创作中的作用和历史地位,将考古学、圣经
《禅解情缘》主要收录《百花深处是我家》《人间有味是清欢》《石匠的戒指》等禅意美文近60篇,将禅宗妙语、佛家智慧融入人生、生活、内心、外身乃至微观、自然,或娓娓道来,或启迪心智,或令人会心一笑,或叫人击掌赞叹。文小意隽,可谓一花一世界,一语一菩提。文中配有数十幅手绘画,为本书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