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了有关三教关系研究的论文共40篇,主要选择自民国以来直至现代学界有关这一专题的研究论文。所选论文来自国内和港、台学术刊物,另外还有少数出自对儒释道感兴趣的国外汉学家之手。论文作者有前辈大家,也有近年来活跃于学界的新秀。编选的主题按照三教关系、儒释关系、儒道关系、道释关系等来分类,意在反映三教关系的方方面面。《儒释道
《圣经故事》是一部故事集,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形成以色列民族,建立国家等故事。“新约”讲述了耶稣基督的诞生、传播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上十字架死去、复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最初搜集弘一法师书信的,是法师的挚友夏丐尊先生,他于1944年出版了《晚晴山房书简》第一辑,共收入三百七十余通;其次是1958年,远处异国的道侣性愿法师把弘一写给他和几个人的一部分书信真迹编辑出版,共约一百通,书名仍为《晚晴山房书简》;其三是1961年,由新加坡广洽法师施资,丰子恺先生编辑出版的《弘一大师遗墨》,收入书
中古时期,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寺院经济也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佛教寺院经济在中古时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同当时国家政权、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有着复杂的纠葛和互动关系。因此,围绕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变迁,从寺院经济自身经济活动及其与中古传统社会国家政权、经济制度、社会舆论等方面的互动来考察,能使我
《全真学案(第二辑):吕洞宾学案》主要内容包括:《金丹诗诀》、《纯阳真人浑成集》、《修真十书·锺吕傅道集》、《道枢》、《黄帝阴符经集解》(节录)、《修炼大丹要旨》(节录)、《诸家神品丹法》(节录)、《诸真内丹集要》(节录)、《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窖头坯歌》等。
《太清:中国中古早期的道教和炼丹术》尝试理清中国炼丹术的起源,以及炼丹术和存思在道教自我修炼实践中的相互作用,书中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外丹的化学性方面,而是其宗教及仪式层面,这个崭新的视角会对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太清:中国中古早期的道教和炼丹术》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白化文文集:汉化佛教法器与服饰》的主要内容包括:鸣器、“庄严”和庄严具、供具、汉化佛教僧人法服与常服和随身具,等等。
《宗教社会学--彼得·贝格尔读本》为美国著名宗教社会学家彼得·贝格尔的全球首本学术文集。文章由两位主编魏德东、钟智锋精心挑选,由贝格尔亲自审定,并撰写了中文自序。本选集系统呈现贝格尔在知识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文化与经济发展和应用社会学等四个领域的*重要的学术贡献。贝格尔的论述具有全球视野,不仅讨论了欧美的宗教变迁,还讨
本书是钱文忠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的《玄奘西游记》同名书籍。此次成书,在保留该电视节目整体内容的基础上,还根据钱文忠先生的演讲提纲稿增添未有机会展现在电视节目中的精彩内容,使得全书内容更为全面与准确,同时文字上也进行了润色。本书是一部信、达、雅的作品,作者严按照历史事实构架全书,没有丝毫的虚构编造,在编辑过程中对文
《人观身份与意义: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仪式研究》以清江流域土家族为庆生祈福而举办的诞生礼——“打喜”仪式为研究对象,描述和分析仪式过程的展演、时间空间的择定以及行为与语言的艺术,立足于“人观”的立场,将“打喜”仪式还原到清江土家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考察和理解,探究“打喜”仪式中社会关系建构和成员身份确立的动力机制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