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了作者自1995年至2016年发表的25篇有关利玛窦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文章,可分为四个单元:一、利玛窦的生平事迹及评价;二、对发生在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所作的宏观分析;三、与利玛窦同样长眠的滕公栅栏墓地的其它耶稣会士的生平事迹;四、滕公栅栏墓地的历史变迁。
本书旨在探寻自印度佛教来华、汉传佛教渐次形成时期,即汉唐时期(公元一至九世纪),中华汉传佛文化诸样式的萌生演化过程(即中华礼乐文明与天竺佛陀教化遇合与化新过程)。主要内容如下:佛文化在华生根发荣之基壤——寺院经济的半自主、非自主发展,佛寺建筑主体型制之宫塔、楼塔、廊院殿阁三式遞嬗,官民营寺发愿的普遍心理期待,中古三教(
《约翰福音注释》是“天道圣经注释”系列之一。共上下两卷,计772页。约翰福音的研究既广且深,是学术界众所周知的,所涉及资料之繁多,就是对一般涉猎新约研究的人士来说,也会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眼花缭乱。中文参考资料的缺乏也是众所周知。因此,本注释以欧美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主,但在释经和信息等方面,作者则尽量保持原创,以
本书收入康德宗教哲学全部相关著述,含《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证明上帝存在的惟一可能的证据》、《一位视灵者的梦》等著作和《论神义论中一切哲学尝试的失败》、《哲学学科与神学学科的争执》等文章、论著摘编,书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译者增译了《科学院版编者导言》和科学院版编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译者注。
《满族说部的萨满女神神话研究》在已出版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基础上,结合东北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俗礼仪等内容,集中研究满族说部中的萨满女神神话。同时,尽量还原满族说部所产生的文化语境,在东北女神文明大文化背景之下探讨满族说部的萨满女神神话,运用文化人类学、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研究等方法探讨满族说部萨
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是伊斯兰世界日渐具有广泛影响的宗教文化思潮,该思潮的勃兴与发展,反映了伊斯兰世界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试图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重建富有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努力。本书在追溯和考察有关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的基础上,着重梳理和阐释了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的一系列思想主张,
《闽台基督宗教关系研究》对明末以来的闽台两地基督宗教一包括天主教、基督新教等一开教传播发展演进的历史及两地交流互动合作的关系发展史进行全面勾勒及梳理,完整呈现闽台基督宗教关系发展的脉络。《闽台基督宗教关系研究》是闽台基督宗教关系研究的先声。它的特点就是把两岸的基督宗教融为一体加以研究,把基督宗教关系上升到社会关系的层面
《四十二章经》一开始便明白讲述苦、集、灭、道四大真理,这是修行者修学的基础,也是人生历程中的本质真谛。其中大部分的经文所讲的去恶行善观念,与中国儒家思想非常相近,但佛法*透彻之处在于深入精神层面,有系统地由内在思惟至外在行为,都能清楚指明方向,以引导大众自行化他。首章清楚说明修行的次第,二、三章主要针对出家众而言,四章
在汤因比的历史观中,宗教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他认为宗教对于认识人类本性、纠正人类的自我中心是必不可少的。本书是汤因比论宗教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可以说集中囊括了他全部的宗教思想。全书分两部分,分别是“高级宗教的萌芽”和“宗教在西方化的世界”,从文化的角度揭示了宗教在世界历史及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其与其
近年来,随着文化事业的复兴,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愈发其众了。道教文献以其五彩缤纷的奇姿,嬴得了中外人士的瞩目,确焉有待于深掘的宝藏。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齐鲁书社的同志,在此类书感到匮乏之际,联手印出了久负盛名的《云笈七签》。这部素享『小道藏』『道教小百科』美誉的名著编于北宋。张君房在辑成宋藏《大宋天宫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