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测是认识海洋环境的基本途径。本书首先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环境概况,然后从实时现场监测系统、科学考察航次观测和卫星遥感观测三方面总结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环境科学观测体系,最后从海洋数值模拟与预报、海洋信息平台两方面介绍海洋信息应用。本书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情况等,重点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经济和
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同进化以及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就不可能有人的生存和发展,当然就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稀缺性是资源重要特性,同时认识到资源是一定时代下,需求、科技、社会建构下的产物。“自然资源如何影响人类生活,人类生活又是如何反作用于自然资源”是本教材的关注点。具体逻辑结构按照“资源基本知识——资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书致力于为环境社会学界搭建探索真知、交流共进的学术平台,推进中国环境社会学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建设。本刊注重刊发立足中国经验、具有理论自觉的环境社会学研究成果,同时欢迎社会科学领域一切面向环境与社会议题,富有学术创新、方法应用适当的学术文章。
本书涵盖了对寒冷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条件、生态系统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对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容易发生的多种疾病的种类、发病机制、流行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增进对寒区自然环境的科学认识,为寒区的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生态保护等活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同时揭示寒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为保障在寒区生活、工作和从事
本书建立农村人居环境与居民健康协同发展的演化方程,以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等作为治理成本的准则层,以经济收益、社会收益、生态收益作为治理收益的准则层,采用熵值法、DEA法测度现有农村人居环境与居民健康协同治理效应。通过案例分析和田野调查,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与居民健康协同治理的效应测度,分析新时代农村人居环境与居民
本书第一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并荣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本书第二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第三版是在前两版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学科发展和教学需求,由中国工程院钱易院士和唐孝炎院士主持修订而成。本书共分三篇,上篇,当代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分设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污
本书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资源问题,生态破坏及全球性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与生活,碳达峰碳中和,“三废”污染及其他污染的防治措施。本书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体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潜在资本。对老年朋友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高质量晚年生活的基础。本书从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人与动植物的关系、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等角度切入,紧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上海生态城市建设,解答了老年朋友关心的知识点。其中既有长期以来的认识误区,也有当下争
西部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理论与实践研究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城市化史,同时城市也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随着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单个城市的面积越来越大,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数量快速增加。根据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2022年世界城市报告:展望城市未来》,2021年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的56%,到2050年数值,预计将增长至68%。城市产生了约7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