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在中国神话系统里具有重要地位,一直是学界所关注和多有涉及的研究对象,相关研究成果可谓蔚为大观。而所处中原腹地的淮阳因其独特的位置和丰富的神话资源,一向被看作是上古神话尤其是伏羲女娲神话流传、嬗变的中心区之一。本文所关注的正是把伏羲、女娲两位大神放到淮阳这个特定的区域内,从区域民间信仰的角度进行研究
金字塔支撑起莎草纸上的文明,象形文字记录人类的前世今生;三联神、八元神、九柱神,世间万物皆具神性。作者钱伯斯利用古埃及的珍贵文化遗产,如吉萨金字塔、莎草纸文本、荷鲁斯之眼、罗塞塔石碑、狮身人面像等,与古埃及最伟大的神话,如奥西里斯的复活之旅、众神与恶魔赛特的斗争、众神守护尼罗河水洪水季的到来等,结合古埃及33个王朝的更
本书稿以“一人一路一传奇”、“一寺一塔一典范”、“一法一宗一祖庭”、“一译一脉一传承”、“一城一刹一宝藏”为单元,以丝绸之路和世界文化遗产为背景,以玄奘法师和大慈恩寺为线索,讲述玄奘取经、译经、开宗立派的故事,以及奘门弟子、大慈恩寺及大雁塔的沿革修缮、历史文物遗存、历代高僧以及法相唯识宗在日本、朝鲜的传播等史实。
《全真道研究》第十三辑都收录14篇学术文章,主要是对金元时期的王重阳叙事与形象嬗变、金元时期平度云山道教考、全真南传与元代江南文人的全真书写、明初武当山全真道士丘玄清考论、碑刻所见盛京都城隍庙的历史变迁、碑刻所见三原城隍庙的全真华山派、从《干元观碑》看阎祖派兴起及全真道在茅山的传播、明清时期全真道在河西走廊的传播、清末
《道次第传承师祷告文胜道启门通释》是由二十世纪塔尔寺蒙古高僧阿拉善夏茸·降央丹佩尼玛所著的一部著作。这本书是对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经典论著《菩提道次第传承师祈祷文胜道启门》进行全面注释的作品。它详细解释了原文中一些难懂的名词和句子,并对经典进行了精细的解读。与一般的论著不同,这本书突出了重点,准确地阐释了《菩提道次
本书是对清代高道闵一得所作的《古书隐楼藏书》进行点校。是根据清光绪年间湖州金盖山纯阳宫刻本(简称“金盖本”),和民国五年起由万启型重刻顶批本(简称“万本”)两种版本进行综合整理,并加以汇校。本丛书按内容重新进行分卷排序。书稿记录了龙门派第一代至第十四代近百人的生平事迹,是研究龙门派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闵一得他开宗创派,
本书是从学术的角度,以文献为基础,梳理了峨眉山佛教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峨眉山佛教的形成、兴盛和社会影响,以及与峨眉山佛教史相关的学术研究情况。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关照。人们拥挤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难免心浮气躁。 《访寺记》是由作家青青十年来遍访名山大川、名刹古寺,历尽艰苦,以亲身经历写下的现代版《洛阳伽蓝记》。可谓一剂清凉贴,触之生凉,读之心静。 从寒山寺到大昭寺,从金阁寺到浅草寺,或访寺问情,或寻道味理,或探幽
雷思齐是宋元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易学家,他流传在世的易学著作有《易图通变》和《易筮通变》。这些著作体现了雷氏对于《易》本原课题的自觉。为了解决这一课题,雷氏对宋以来的图书易学进行了论衡和创新,确立了以“数”阐“原”的理路。本书从数的角度对雷氏易学进行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雷思齐生平,阐明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世俗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主题,也是现代社会科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范式,上承宗教批判,下联宗教多元化,主要涉及宗教在社会中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的形式和地位问题,对宗教中国化研究仍然具有理论借鉴意义。本书在研读、领会和引用文献的基础上,围绕三十多位西方理论作家的著述,对世俗化理论进行较系统分析和介绍,涉及世俗化理论的滥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