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生的年、月、日所构成的天干地支的排列,与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储存了人的命运的信息。古代先贤通过对这些数字的推演,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古老文化,即算命术。中国算命术大抵滥觞于汉代,迭经魏晋南朝的推衍发挥,于唐代始告确立。命理著作层出不穷的同时,算命术士也是代有新人。天命观产生渊源的追溯,古人数字推演的发展成熟,天
《宗教教化与西南边疆经略:以元明时期云南为中心的考察》主要讨论中国文化儒、释、道三系如何在元明两朝政府经略云南的综合工程中,发挥其重要而独特的历史作用,上篇重点关注以佛教禅宗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如何配合元朝政府在云南首度建立行省之后,通过融合南诏、大理以来土著阿叱力教,在云南成功确立起以中原教化形式为主流的教化传统,下篇着
《西夏文献文物研究丛书:西夏文<经律异相>整理研究》是西夏文与汉文两种语言对勘的整理和研究之作。全书包括三部分:“导论”部分全面分析、探讨了《经律异相》西夏文版本的重要价值,“《经律异相》西夏文校读、译注”部分对原文图版西夏文字的错讹、脱衍等现象进行了校读;“附录”部分提供西夏字索引、汉字拼音索引的词句索引,便于查阅和
道教与星斗信仰(上下)
为了在先贤时哲已经取得的相关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华严判教学说的深入,《华严判教论》历史地考察了华严宗历代诸祖杜顺(法顺)、智俨、法藏、慧苑、澄观、宗密对判教这一学术方式的运用,论述了华严判教说的奠基、开创、确立、发展和延续的历程,并以贤首法藏的“五教十宗”为华严宗判教学说的基本形态,进而展现了华严判教学说在促成
本辑由23篇学术论文组成,以密教文献研究为主题,分文献总论、日藏文献、敦煌文献、部类文献、梵文文献、藏传文献六类,就密教经典的编纂和地位、东传日本的汉译经典以及不空表制集的特色、敦煌出土密教文献以及图像、陀罗尼和持明以及瑜伽密教的几部汉译经典、流传中国和尼泊尔以及印度晚期密教的梵语文献、藏传密教文献及其流传等进行
本辑由17篇学术论文和1篇评述论文组成,以密教文物图像以及歌舞研究为主题,分日本文物图像、韩国文物艺术、陀罗尼经幢、石窟造像、仪轨梵音等5类,就日本高野山等地收藏的密教文物图像、韩国佛教中的密教真言石刻和梵呗音乐舞蹈以及陀罗尼经卷首画、辽金时期的陀罗尼经幢、敦煌石窟和杭州飞来峰石窟等地的汉藏密教造像、水陆法会仪式
笔记小说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采用随事而记的形式叙述人事或变怪故事的篇幅短小的文言小说,是唐五代小说的基本类型之一,包括以鬼神精怪为题材的志怪小说和以人事活动为中心的轶事小说两大类。唐五代的宗法性传统宗教、巫术文化、佛教、道教、民间宗教等诸种宗教文化对笔记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宗教文化与唐五代笔记小说》在考察笔记
就中国研究而言,华夏边缘的宗教和华夏宗教的边缘有助于我们追问那些华夏边缘的宗教、华夏宗教的边缘,何以“文化”为中国人的灵性需求,何以“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古典基因,而古丝绸之路上的苯教、道教、萨满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当代处境,以及那些唤醒信仰记忆的节庆、仪礼,则是我们喜欢追寻的边缘声音。本书即关注的是宗教人类学中
本书收录了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的论文近四十篇,既有探讨大法王寺与汉唐佛教、大法王寺与中日佛教交流、佛教舍利文化等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也有联系现实的有关佛教胜境保护、发展,当代佛教文化建设,当代佛教艺术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等议题,突出了宗教文化艺术研究的特色,并且在深入研究我国佛教文化艺术、深度挖掘宗教文化遗产,促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