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1947年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赴台,担任《人生杂志》主编、“台湾佛教讲习会”教务主任;1953年任宜兰念佛会导师;1957年于台北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1962年建设寿山寺,创办寿山佛学院;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
佛、法、僧三宝是佛教的信仰中心,从教主佛陀、教理经典、教团僧伽三方面了解佛、法、僧三宝乃至整个佛教的总纲,是了解佛教的第一步。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分佛的意义、如来十号、佛身等二十章,下篇分菩萨道的起点、实践、次第等二十一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古蕴深厚的千秋建筑、巧夺天工的古建杰作、承载历史的文化遗迹、匠心独运的奇珍古宝、千年奇观的名胜古迹、天地精华的自然美景、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淳朴浓郁的民风习俗、别具风采的衣食住行、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异
《中国传统环境地理与现代建筑》倡导并践行传统地经理念、现代数学与现代建筑科技相结合,特别是与建筑绘图结合,以求干支方位的准确,是现代专业地产规划设计师应掌握的技术之一;书中注重形势立向与理气立向的统一、设计理念、操作程序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极具学习和借鉴的可贵资料。
《西南边疆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研究系列:广西基督宗教历史与现状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和实证考察,分析广西民族地区的基督宗教历史与现状,探究在历史惯性作用下,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经济与文化交互作用、地缘政治与宗教文化互动背景下,广西民族地区基督宗教的历史发展脉络、宗教活动和社会影响,以及部分群众在维系传统民族信仰
五台山佛教是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缩影。自北魏佛教传入五台山到现在的1600余年里,各宗高僧均把五台山作为弘传佛法的地方,使五台山佛教呈现出显密诸宗并弘、汉藏佛教共存的特征。《山西佛教史(五台山卷)》作为《山西佛教史》的一卷,主要对元代以来的五台山佛教进行补充研究,着重考察五台山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发展特征,阐释其深刻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9·11”事件后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迅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本辑分别从伊斯兰世界和美国国内的宗教、政治以及对外关系等视角,来审视这一重要关系。本辑还收录了部分涉及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关系、包括中美关系中宗教因素的研究论文和译著。
如意信俗,起源于象山石浦的渔山岛,流传于浙江宁波、台州、温州沿海一带,是渔区人民出海时祈求平安、丰收的民俗活动。20世纪中叶,由于历史原因,如意娘娘神像跨海迁移至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和共同信仰,产生了石浦—富岗如意信俗。
汤和信俗,是温州民间纪念明初抗倭英雄汤和的群体性祭祀活动,流传于今温州龙湾区宁村,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这一信俗活动主要由巡游、祭祖、庙会戏三部分组成,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汤和信俗保有古老的中元节习俗,具有典型性。
浙江萧山、东阳等地的翻九楼原为道教施仪活动的一部分,有大九楼、小九楼之分,但大九楼早已失传,只留下了小九楼。翻九楼是把九张子桌依次叠上去作为表演的舞台,融杂耍、竞技、舞蹈、音乐于一体,表演的行头虽然简单,但过程却异常惊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