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集
本书由成都市武侯区作家协会安排记者、作家,采用报告文学的文学手法,深入挖掘武侯区两届“感动武侯”十大人物的典型事迹,全方位展示活跃在武侯区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典型,传递武侯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最强音。
王映霞可谓是郁达夫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两人之间那段以激情始却以悲剧终的情爱纠葛曾轰动一时,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当年郁达夫在沪上友人家中初识杭州美女王映霞时,一瞥惊鸿惊为天人,遂展开了强烈、真挚而又执着的攻势。为赢得王映霞的欢心,郁达夫写了无数的情书和情诗。1928年2月,郁达夫的热情终于打动了王映
本书讲述了年过半百的罗维孝十余年的骑行经历。从雅安到青藏高原,从青藏高原到祖国各地,最后独闯异国他乡到达法国艾斯佩莱特市。一路上骑士罗维孝用自行车轮丈量着世界,用“骑士精神”感动着世人。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记录这一切,用最真实的报告记录一个最真实的“骑士”。
本书通过走村串寨实地调研和采访,选编了40个扶贫案例,讲述了保宁扶贫一线的真实事迹,是发生在扶贫一线的帮扶人、带头人、扶贫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以及贫困户自身的扶贫故事。
本书收集了纽约州立大学提供150名奖学金支持来自汶川地震灾区重灾区家庭的大学生赴美学习一年学成归来,在各行业工作岗位上奋斗的事迹,促进中美人文和教育交流。
本书分为文字报道、图片报道和融合报道三个栏目,收录了《习近平:新时代的领路人》《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3岁的等待与33岁的归途》《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记》《红色追寻·重走井冈路》《生死线上的青春绽放》等文章。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分“孩提怀揣石油梦、技术能手露峥嵘、技能专家磨砺出、不忘初心传帮带”四个部分全面介绍了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赵奇峰的成长经历,用事实阐释了“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是集团公司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一个鲜活实例。
30多年前,部队在修筑天山独库公路时,遭遇大雪封山,上级派班长郑林书、新兵陈俊贵等四名战士送信求援。他们带着20个馒头,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生命遭到极大威胁。班长郑林书将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俊贵,陈俊贵因此活了下来,而班长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强英勇牺牲,陈俊贵腿部冻残,另一名战士陈卫星脚头被冻掉。陈俊贵复员回家后
本书是一部回忆录,分为两部分。*部分回忆了作者父辈在革命热情感染下,投身抗日,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光荣事迹,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边疆、奋战油田的先进事迹;第二部分讲述了和平年代中,作者同辈、小辈对父辈的敬仰,以及生活对他们的磨砺。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大家庭的优良家风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