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是人类精神花园里最芬芳的奇葩,是文学天空中最闪亮的群星,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尤其值得少年儿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为了让孩子们及早接触到文学名著,领略到她的神奇魅力,我们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中国和外国名著中,精选了最适合孩子阅读的经典名篇,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地浓缩和改写,保留了原著精华,
本书作者梁欣立为北京市民俗学会会员,通过两年多的实地调查,将北京地区全部清真寺做了梳理,是一项重要的宗教文化考察成果。全书图文并茂,全景式展示了北京市清真寺的情况,本书有一定的实用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关于东亚道教研究的开山之作,它以比较宗教学为方法,将道教置于“东亚文化圈”中,以道教在中国大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半岛的传播历史为经,以神灵信仰、道教文献、教义思想、养生修道术、医学成就和文化形式为纬,以历史上东亚各国人士对道文化的解读与选择为突破口,第一次提出“东亚道教”的概念,对东亚道教进行了系统全面的
基督教与中西文化青年博士论坛
卢晓容编著的这本《未来救赎(弥勒佛)》介绍了印度佛教中的弥勒,弥勒信仰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中国化的弥勒形象——从庄严到诙谐,以及弥勒信仰在民俗中的表现。本书集知识性、资料性、科学性、鉴赏性、实用性、收藏性、普及性、可读性于一体,以满足读者正确、系统、深刻认识佛教的需求。
熊江宁所著的《普天佛香(宋辽金元时期佛教)》叙述了宋代禅宗的兴起、元代佛教帝师制度的建立等的佛教发展状况以及佛教著作的撰述。介绍这一时期的佛教人物,三教合一的倡导者孤山智圆、明教大师契嵩、禅门第一书的作者圆悟克勤、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耶律楚材等。
《禅茶一味(佛教与茶道)》由韩冰著:禅宗与茶道之间的文化联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最早,僧人们为了解困而饮茶,随着时光的变迁,僧人们开始从文化的层面来理解两者的关系,并最终发展出“禅茶一味”的文化观念。中国佛教与茶文化、佛教与茶道,始于南宋,百丈清规中的茶事,宋朝的径山茶宴,峨眉茶道等。
本书以舟山群岛(东海区域)民间信仰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观音信仰、海龙王信仰、道家信仰、妈祖信仰等,时间跨度从古代延续到当代。本书从审美视角切入,对相关诗歌、散文、传记、楹联、石刻、民谣、故事的话语形态进行阐释,考察不同载体中民间信仰的意义衍生、结体功能与美学特征,探寻诸种信仰的流变轨迹与精神内涵,力图更深入地触及丰富复
《东北全真道研究》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以全真道为主的东北道教的专著。基本厘清了金元明清至民国时期东北全真道的概况。其中,对于金元时期全真道传入东北地区的考察,以及全真龙门派关东十四支传承谱系的考证,尤具开创性意义。
能海上师是近代显密圆通的著名爱国高僧,为禅门临济宗第四十四世法脉,后又获密宗格鲁派宗喀巴大师第二十八代嫡传。一生创建了成都近慈寺、绵竹云雾山、重庆、上海金刚道场、五台山清凉桥等多处密宗道场。尤其在沟通汉藏佛教文化及和平解放西藏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能海上师传》综合各方文献记述了能海上师从在家到出家到入藏及传播佛法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