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观念被广为接受,这是源于其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市场不能有效提供此类服务。公共产品理论基于一系列的市场失灵而主张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但越来越多的政府失灵现象不断涌现也成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理论的争论焦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政府兴起了一场管理主义变革,被称为“新公
善于说话的人,可以流利表达自己的意图,也能把道理说清楚,使别人乐意接受。有些人口若悬河;有些人出口成章;有些人豪言壮语;还有些人信口雌黄、搬弄是非。说话体现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才学和城府。
《生活需要仪式感》系列第二部,12位作家亲述仪式感独特体验,还原50种仪式感场景,带给你简单而丰盈的小美好。当日子清苦而平淡时,仪式感能让你心怀期望,消除困顿。当日子奢华而浓烈时,仪式感能让你心有所定,化解沉迷。仪式感能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尊重,从而去尊重生活,尊重一切美好的人和事。
《社会政策导论》(第四版)结合现实的社会政策对社会政策学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范围涉及社会保障、刑事司法、教育、就业政策、医疗和健康服务、住房和社会照顾等领域的发展,并针对这一学科的关键性议题,以活动和专栏的形式引导读者进行相应的资料挖掘和自主学习,每章节的延伸阅读建议也为读者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指引。本书为读者提供了
非营利组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组织形式和社会力量,从行业协会、基金会到民办的非营利性教育医疗卫生组织、社会服务、科研机构等,非营利组织的身影无处不在。截至2019年3月,我国全国非营利组织共计820,349个,其中民政部登记非营利组织共818,049个。本书以知识问答形式介
本卷是《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变迁史论》的第四卷,通过对制度方面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产品市场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村财税金融制度、乡村治理机制、农村领导管理体制、农业法制,发展方面的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农村扶贫开发、农民的全面发展、农业对外开放等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变迁重大成果
本卷是《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变迁史论》的第三卷,记述了新中国三十年(1949—1978)间我国农村发展变迁的原动力、起始条件以及农业、农村复兴和农民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发展的历史事实,回顾了对中国农村变迁有深刻影响的土地改革、统购统销、农业合作化、农业学大寨、人民公社、城乡二元户籍等制度变革以及运动和实践情况,分析和总结了新中
本书共九章,第一章重点阐述2018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征;第二章至第八章具体介绍2018年老龄事业发展状况,包含老年社会保障、老年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老年消费市场、老年宜居环境、老年文教体活动与社会参与、老年人优待与权益保障七个方面。第九章简述了国家和北京市老龄工作机构历史沿革与改革情况、老龄事业发展保障措施,
绿色消费观是新时代文明、健康的消费观。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发挥高校、政府、社会、家庭等作用,通过价值引领、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环境滋养、网络宣传、家庭熏陶、制度保障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观教育的实施路径。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形成绿色发展思维与
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对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组织、生态环境和空间形态等具有深远影响,代表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对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于2018年12月主办了第四届“智慧城市论坛”,邀请了智慧城市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探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本书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