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籍浩如烟海,研读起来十分不便,于是就有人仿照儒家的《十三经》编起《释氏十三经》来,以期达到统领众经,提要勾玄的目的,这项工作大概在明季已见端倪。降及清代,同治年间吴坤修编有《新刊释氏十三经》一书,刊入到《半亩园丛书》中。稍俊的佛学大师杨文会,眼界更宽,他不仅修订了吴书,还进一步仿照儒家的《四书》创编出《释氏四书》
《学佛次第入门读本(插图本)》是依据《佛学入门手册》为底本,并吸取了佛陀教育基金会编写《佛学入门》的经验编写而成。内容包括:佛教的传播一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佛法传入中国、佛教的分宗、佛法总纲与佛法大意、五乘佛法、念佛法门、亲近善知识、初学佛的误区、佛教的社会价值等。为了让初学者明白修学佛法的次第,找到一个学佛深入提高的
本书收录了许多善的循环、美的故事,共分为三篇:生命的至情、生命的感言、生命的厚度。
斐洛是公元前后希腊化犹太教的主要思想家,在西方哲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除了起着沟通希腊和希伯来思想外,更提供了诠释希腊思想的希伯来视野,构成此后西方理解希腊思想的主要方式。《论律法》包括了“论十诫”和四卷“论特殊的律法”。“论十诫”是总纲,“论特殊的律法”则是分述,这里的“律法”也可以翻译为“规条”。斐洛借助于对律法的
本书记述的,是作者考察中华熊图腾神话的始末。为探索、研究做个专题的年记,是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写作形式。我希望通过这个形式,把探索和思考过程,真实而饶有趣味地呈现出来。这或许能见证一个人文研究者的自我超越之路。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般若经大部六百卷之一卷,文约而义精,喻为金中之刚,良有以也。六百卷文,汪洋浩瀚。而《金刚经集注》发挥般若要旨,既详且尽,又复旁通诸大乘经。其指导学者观照法门,不第禅宗之向上,净宗之一心,皆有所阐发而已。其尤具法眼,发前人所未发!
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我国本土的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古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文、历算、医学、地理、物理、化学,以及民俗、艺术等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之一。本书是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
“禅”是一盏灯,你心光明时她备开,你心晦暗时她得来。你心越黑暗,她越明亮:她是你走入死胡同时突然出现的拐点……“易”是一种传承,就像接力赛,一棒一棒无穷尽地传递下去。易不是讲变的,是讲不变的;不是讲变化,而是讲传递。求传递之无尽,在中国文化中叫做“天长地久”……
噶举派主要学说是月称派中观见,重密宗,采取口耳相传的传授方法,曾融合噶当派教义。修习上,噶举派注重修身,主修大手印法。大手印有显密之分。显教大手印为修心法门,修的是空性大手印,它要求修行者心住一境,不分别善恶美丑,以得禅定。密教大手印为修身法门,密宗大手印则以空乐双运为道,分实住太平印、空乐大平印和光明大手印等。大平印
《国家与祭祀:国家神道的现状》是三联书店2007年5月出版的《国家与祭祀》一书的修订本。与旧版本相比,该修订本不再拘泥于日文原著的汉字词汇与句式,并且补充了若干译者注,以便中文圈读者阅读、理解。这种修订是基于译者翻译观的变化。现在,译者认为:翻译的目的是让另一种语言环境中的读者来阅读。译文的“信”,是词汇、句式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