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社会学的教义学是空洞的,没有教义学的社会学是盲目的”。“它们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认识法律的时候,要共同协作、互相补充。”本书是张心向教授在南开大学从事法学教学研究40年的学术纪念文集。本文集兼顾法社会学与法教义学两套话语体系和思维体系,内容上论及刑法社会学领域的六个重要专题问题,既直面“规范”在实践的“当下”
我国与渔船相关的法律规范体现出了以渔业法为核心的特点。随着我国渔船整体建造水平和航行能力的提升,渔船逐渐可以适用一些商船法律制度。但目前,有关渔船法律制度的完善大都从渔业法方面着手,渔船对商船法律制度的可适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书以渔船可以适用的商船法律制度为视角,以当前我国渔船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
本书是“气候法学研究系列”系列之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亟须建构一套完整的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体系。本书系统性地将世界各洲主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行翻译汇编,注重新颖性、代表性、体系性、精确性和学术性。本卷的主要内容是欧洲层面、欧洲主要国家及亚洲主要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立法。通过重点翻译欧亚国家典型气候变化立法,系统
为实现该方法论的具象转化,本书将环境法衡平原则的具体适用置于以下三个场域中展开讨论:第一,从环境影响评价法、资源循环利用、京津冀协同立法、地方环境立法等问题切入,探讨环境立法活动中涉及的权力(利)或利益衡平次序,包括国家行政权力分配、国家权力与公民利益分配、区域府际利益分配以及央地立法事项分配等问题。第二,从政府善治与
《乡村振兴法治研究》系由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经济法学科、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主办,每年定期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一方面,作为展示、交流平台,择优收录“中国农村法治论坛”的优秀论文;另一方面,面向国内外广大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公开征稿,推出相关领域优秀研究成果。
本书系统阐述了“实战式”模拟法庭的教改思路以及实施过程,从案例编写到卷宗制备,从庭前准备到庭审实战,均以OBE(基于产出的教育)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培养法律职业能力贯彻于教学全过程,探索法律实践教学的模式转型。本书接轨数字法治实践,将刑事法的前沿理论融入案例模拟办理的全流程,是对多年模拟法庭教改经验的深度梳理和精心总结,
本书旨在围绕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进行解释与适用,帮助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人员系统掌握其中价值。
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吉尔吉斯斯坦公司法、民法典、投资法、地下资源法、特许经营法、产品分成协议法、诉讼和仲裁法律等以及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主要的双边民商事协定、外国法院判决和域外仲裁裁决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承认和执行实践案例分析,重点讲解了外国投资者在吉尔吉斯斯坦获取地下资源开发的全流程投资开发手续,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建筑
本书力求法规解读与实务经验并重。在体系设计上,我们摒弃了过于理论化的内容,聚焦中国法律语境下的实操指引。全书共分十章:开篇两章系统梳理数据领域核心概念、行业监管现状及法律规范体系;第三~五章分别从主体资质、数据处理活动及特定场景三个维度阐述合规要求;第六~七章从宏观体系建设与微观义务履行两个层面提供解决方案;第八章解析
本书婚姻家庭部分脱离了我国教科书传统写作结构,完全按照生活事实类型展开,分为婚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两编,总体按照关系的产生、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关系的消灭展开。继承法部分体例总体于民法典继承编呼应,分为总则、法定继承、遗嘱处分和遗产的处理。无论是家庭法还是继承法,均与程序法密切相关。程序规则不仅涉及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