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考察了美索不达米亚与希腊的主要神话,重点关注旅行神话,在确定美索不达米亚因素的影响范围、解读各种相关神话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成果尤其对古希腊与近东宗教、神话研究领域的学者和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众神之战》是一本印欧语系神话比较研究专著。作者聚焦的问题在于:古代印欧众神如何争夺最高权力?通过分析众神间的战争模式,阐述了这些战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似性。书中探讨了一些传统神话题材的起因,认为不同时期的社会编码是基本一致的。这种社会编码的研究方式为从整体审视印欧神话提供了一个新的独特视角。
本书是一部20世纪中期人文研究的经典著作。全书通过对炼金术神话和符号的考察,一洗视炼金术为化学起源之成见,并试图揭示在科学思想产生之前,人类征服物质世界的意义所在。本书集中体现了伊利亚德宗教研究的中心论题、基本方法和理论内涵,对思想史、文化史和神话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启迪。
本书由印光法师将《不可录》一书重新增补修订而成。记载了淫欲之害、戒淫格言以及福善祸淫的实例,分析和陈述饿了持戒的方法、日期以及其中的忌讳。
本书主要介绍了鲁迅的宗教观及其对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文化的研究,探讨了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鲁迅思想的发展,是一部详实的解读鲁迅思想的作品,为读者描绘出鲁迅对世界文化海纳百川式的吸收,对糟粕毫不留情地批判的态度。其作者郑欣淼先生浸淫鲁迅研究多年,对鲁迅的思想有深刻的了解,书稿汇集并挖掘了鲁迅先生的宗教观
本书汇编了从东晋南北朝到唐初二百多年间,中国民众围绕沙门是否敬拜君亲这一主题进行辩论所产生的文章。
本书十卷,分为“十要”:第一要,明代蕅益《弥陀要解》;第二要,宋代遵式《往生净土忏愿仪》和《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第三要,清代成时《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和《受持佛说阿弥陀佛经行愿仪》;第四要,隋代智顗《净土十疑论》;第五要,唐代飞锡《念佛三昧宝王论》;第六要,元代天如惟则《净土或问》;第七要,明代梵琦《西斋净土诗
本书将我国六朝以来史学必需之佛教史籍,分类述其大意,以为史学研究之助。书中所涉及的史籍,大部分是学者所常读,考史常用,及《四库》所录存而为世所习见之书。先取其与中国史事有关者,故以《出三藏记集》、《高僧传》等为首,而《释迦氏谱》、《释迦方志》等略焉。中国佛教史籍之范围,略依《阅藏知津》,将中国撰述中的目录、传记、护教、
本书主要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佛教文化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铸就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全书以中国佛教文化自身的发展为经,以其与别种文化形态的关系为纬,力图展现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揭示中国佛教与政治
本书在西方学者在研究希伯来创世神话基础上,提出用跨文本诠释的方法研究中国创世神话与希伯来创世神话,在两个文本对比中,发现两者的异同,开掘由文本对读所产生的两个文本的丰富和更新。通过这种阅读方法,本书重新探讨了中希创世神话里的宇宙观、宇宙起源论、人类起源和神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