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认真总结江苏气象科普多年工作实践及应用成果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书中全面介绍了江苏省气象局以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为圆心,积极融入江苏各地特色,围绕建设气象科普场馆、举办特色科普活动、打造气象科普产品、壮大科普宣传队伍等重点任务,加大气象科普工作创新力度,拓宽气象科普创新广度,挖掘气象科普创新深度,走出了一条具有
本书以北京市气象局信息化建设和冬奥气象保障服务全过程为背景,总结和凝练气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设计、实现途径以及最佳实践。全书共包含九个部分:挑战与机遇、总体设计与布局、基础保障能力、计算能力建设、数据能力建设、系统安全、智慧冬奥气象系统、冬奥气象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制度、圆满冬奥。本书是一部冬奥气象信息化建设技术
为全面掌握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遵义市作为贵州省试点市参与了国务院下发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本报告首次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福泉市及所辖县(市、区)1978-2020年暴雨、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雷电和雪灾8种气象灾害的风险普查成果。普查工作通过对遵义市8种气
本书在简单回顾早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开展以来有关气候系统模式、再分析资料和数据同化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青藏高原地-气耦合气候系统模式发展、青藏高原数值模式参数化研究、青藏高原数值模式评估与应用、青藏高原资料同化方法研究,以及
本书在简单回顾早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开展以来有关青藏高原对季风和全球气候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气溶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青藏高
本书在简单回顾早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开展以来有关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复杂耦合过程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青藏高原多圈层复杂地表地-气相互作用规律研究,青藏高原地表水量平衡的分析与模拟,青藏高原边界层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青藏高原云降水物理
昆明准静止锋是极地南下冷气团遇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阻挡后与西南暖气团对峙而形成,是中国西南地区东部云贵高原上冬季经常出现的主要天气系统。本书包括2016—2020年1—4月和11—12月出现的昆明准静止锋个例,提供昆明准静止锋个例概况,包含锋面位置、移动路径、环流形势、卫星云图,以及昆明准静止锋影响时云南最高气温的24h
本书首先介绍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主要气象灾害概况,然后分别介绍了东胜区1978—2020年暴雨、干旱、大风、冰雹、高温、低温、雷电和雪灾共9种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特征、典型灾害过程,以及9种气象灾害致灾危险性评估及其针对人口、GDP和农作物的风险评估与区划的资料、技术方法、评估与区划成果等,
本书以超标准洪水灾害实时动态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为题,主要内容包括五方面主要内容:一是介绍标准洪水灾害监测体系构建,获得及时准确的洪水特征空间分布信息及动态变化;二是介绍不同空间尺度的洪水灾害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提出超标准洪水灾害评估理论;三多尺度多防洪工程措施运用情景下洪水灾害影响模拟模型构建;四是面向超标准洪水演变全
全新世期间亚洲夏季风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演化历史以及气候变化对湖泊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是古气候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需要重点关注。本研究选择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高U湖泊阿翁错为研究对象,钻取沉积物岩芯,使用加速器质谱放射性碳(AMS14C)定年:通过多种代用指标(介形类、碳酸盐及有机碳含量、有机质同位素、元素以及色素等),结合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