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有关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代表性文本,分为七个专题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脉络,历史唯物主义与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科技伦理治理、国家治理、城市治理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进行了阐释,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出发,结合现象学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概念进行了澄清,最终产生了将认识论划分为内在认识论与外在认识论的观点,这样做有利于清晰理解以往认识论之所以产生争执的实质,认识的发展实则也是外在到内在、内在到外在的循环推进过程。
本书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2008—2023)的相关研究论文。尽管这些论文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当前心灵哲学以及认知科学领域最常见的一种立场——物理主义/唯物主义——出发,围绕心—身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考察,针对其中涉及的主要困难,给出了具体应对方案。在此基础之上,对当前处理心—身问题的常见理论方案进行了全
分析哲学自创立之始就试图与“形而上学”划清界限,而斯特劳森通过《个体》一书扭转了这一局面,并将自己的思想命名为“描述的形而上学”。他在本书中指出,以往的形而上学更多是修正性的,较少是描述性的,而描述的形而上学不仅能够描述我们关于世界想法的实际结构,还能揭露概念结构里最概括性的特征。斯特劳森不仅探讨了语言哲学中主词与谓词
本书内容讲述:为什么如今支持阿德勒思想的人越来越多呢?那是因为他提出的观点能赋予当代人一种“生存之力”。他认为人的一生有三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工作、交友和爱,综合来看都是人际关系上的课题,人的成长就依赖于满怀勇气处理这些课题,主张人的活法不应该被遗传因素和过去的传统做法束缚,应该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一往无前。本书精选了阿德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发展的历史和逻辑,这历史就是从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在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其进行应用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贯彻历史进程的是一条明显的逻辑主线,即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尤其是改造人类社会,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直至实现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专题:1.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政治和哲
由于人自为地化物为人,哲学发问的存在分有出世界存在与人的存在。对世界存在的发问,铺展开本体论形而上学。对人的存在发问,须立足共生存在,检讨近世以来合谋科学主义和主体主义的认识论哲学如何为狂奔的无限度生存提供认知基石和思想方法的动力,阻止以傲慢物质霸权主义为行动纲领和以绝对经济技术理性为行动原则的无限度生存的“釜底抽薪”
在纯粹意义上,哲学即形而上学。它从“存在之问”起步敞开“存在之思”,揭露“存在”及“存在本体”的清澈澄明,乃哲学从神学和科学对峙中开出统摄二者于本己的涌现性铺展。这条铺展开来的道路从天启哲学进入自然哲学,再到巴门尼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存在之问从动态生变的经验理性转向静持取向的观念理性。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分别
本书汇集了印度心灵哲学大师克里希那穆提对于生命形式的主要言论和观点,他以深沉博大的智慧告诉心灵正日益疲倦的人们:既然我们生而为人,就应该学会真正去观察、感受、理解、思考生命中的一切,从而还原真理的本性,回归真我与宁静。他启发人们自我觉察和探索,放下自我的局限和制约,通过个人的意识转化,获得单纯而开放的心灵。
本书首先论述了进行理性批判的原因。作者认为,理性批判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且含有能使形而上学成为科学的一套完整而有据的方案。其次,书中指出了纯粹理性批判的定义、对象、出发点以及批判的范嗣。最后,书中又提到了理性批判应该遵循的原理及其意义。康德不仅在书中论述了数学、自然科学是怎样成为科学的,而且提出哲学也应该模仿自然科学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