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对历史、历史观、历史学的全面梳理。铭记历史、传承历史,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从历史中增强定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础,更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产生170多年以来,对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解构、重建、反思至
诠释学又称解释学,指对于文本之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是一种可用于研究和指导阅读实践的哲学理论。本书收录了阅读与诠释学研究小组4位成员学习与研究诠释学的心得、体会以及读后感,共计28篇文章,实为一本学术文集。全书分为“理论和历史篇”“领军人物篇”“指导阅读篇”“应用篇”共四个部分,对诠释学的起源、哲学观点、代表人
本书大致分为序论和本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序论介绍了本书的基本观点。本论由两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也能成为独立的形式。第一部分考察“和谐”理念的历史,同时又论述了我的主张即为超越现代危机应该复活这个既古又新的理念。第二部分,从何为现代所追求的普遍价值观这一问题开始,介绍了创价思想创新的生命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基于深刻
《中国诠释学》集刊由山东大学学者傅永军主编,主要登载西方诠释学研究、中国诠释学传统研究、诠释方法和诠释理论等方面的学理性论文,以及从思想史的角度对上述学说、传统演进发展所作的回溯省思的文章,同时旁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与集刊主题相关的文章。本辑所收伽达默尔与西方诠释学、诠释学与西方哲学、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诠释学的应用、
批判理论的首要问题是对其规范基础的先行澄清,而批判理论至今并未彻底、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20世纪以来,各种基于陌生立场的批判层出不穷,哈贝马斯将其做区分后,我们通称为后现代批判。本书考察的理论对象集中于现代性批判理论,这是内在批判,因为它仍然坚守现代性本身的基本价值理念,以这些理念本身作为现实的批判标准。我们主要关注当
本书收录的文章,由多位东京大学教授,通过跨学科的视角,采取不同角度的解读,以“表象文化论”中“颜色”为主题进行论述。集结了日本表象文化研究前端学术成果,系日本表象文化研究重要参考文献。所谓表象文化研究,就是研究“表象”这一具有普遍性的实践行为中所把握的文化事象。无论何种人类文化,都含有各自独特的表象体系,因此,“表象”
本书系统分析了精神成长的四个阶段,即打开、混乱、疗愈、行思。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也许我们曾把这些经历当作失败的记录和人生的经验,但本书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可以让这些困难、挑战和失败的经验变成我们蜕变和成长的跳板,让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把痛苦变成平和,把恐惧变成友爱,把茫然变成欢喜。本书将带领你从精神层面深入理
话语方式乃思维之方式,概念范畴乃话语之根本。马克思哲学话语革命,就是对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和逻辑范畴的一种追问,就是对马克思哲学“说什么”“如何说”“怎么说”“说给谁”“为何说”的一种求解,就是从话语分析视角对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一种探究。“返本”是为了更好的“开新”,“溯源”是为了更好的“向前”,“寻根”是为了更好的“
本书作者以毕业后十二年左右的工作笔记的内容为基底,以创业者的视角讲述其在创业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并给予读者真诚的创业建议和意见,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创业领域。此外,本书作者还学习、吸收并总结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引用相关书籍、报刊、网站的内容,从多方面剖析成功创业的必要因素
本书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一书的导读,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舍勒的生平,第二部分剖析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一书的主要思想及其逻辑演绎,第三部分,介绍了舍勒对欧洲思想发展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