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译集以中华大藏经为底本,参之以大正藏等整理点校而成,以简体横排的方式结集出版。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卷与第二卷主要是般若类经典,包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等。第三、四、五卷为《大智度论》,此论为释经之作,即对《摩诃般若经》的全面注解。第六卷包括《十二门论》《中论》《百论》以及《十住毗婆沙论》《大庄严经
本书主要收集中国明史学会利玛窦分会举办的第四、五届”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部分论文,论文集主要有关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研究、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情况、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及其中国化、中学西传与欧洲汉学的兴起等内容。
全书由5章组成,主要论述兰丁格从哲学角度对苦恶问题进行辩护以维护基督教信念的合理性,讨论了普兰J格改神义论为辩护进而提出的辩护方案,在区分了二者的基础上结合”可能世界”的知识与自由意志学说提出的“自由意志辩护”,以吸普兰J格建立在保证理论基础上的辩护,最终延伸到普兰J格的思想对汉语思维的意义。本书写作宗旨在于讨论普兰丁
《菩提道次第广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本书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道前行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下士道),再经小乘之四谛(中士道),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与止观(上士道)。有助于树立从初入道依止善知识起直至最终成道有关整个菩提道的正知正见,打好实修基础;亦可将平日零散所学
漫谈中华虎文化
2022年是南开哲学学科建立103年,建系100周年,哲学院(系)重建60周年。为全面展现南开哲学百年来的发展进程和历史底蕴,特编选出版“南开哲学百年文萃(1919-2022)”。本文萃的编选范围是自1919年南开大学设立哲学门以来,在南开哲学学科任教教师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并按现行一级学科的分类标准,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书是“基督教学术”丛书之第二十六辑。本辑共有学术研究论文19篇,涉及基督教研究诸多领域,代表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本辑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板块:(1)圣经研究;(2)基督教神学、哲学和历史研究;(3)中国语境下的基督教研究。
本书是”基督教学术”丛书之第25辑。本辑内容包括专稿、神学哲学研究、中外基督教史、宗教与政治、书栏五个版块,代表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
本书贯穿对几个重点问题的思考:1.业(行为)的实质与构成条件,以“思”释业的社会学意义与生命哲学意义。2.如何判断行为的道德价值,其行为合理性的依据为何。3.理解行为的影响以及由此延伸出的佛教伦理的定位:功利主义、美德论抑或义务论,其意义是什么。4.在业论背景下如何理解他人、世界和社会生活。
本书是作者整编的重要著作,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苏美尔泥版文献中保存下来的神话体系,中译本为国内首次出版。苏美尔人属于一个非闪族、非印欧的民族,自公元前第四千纪开始到第三千纪末生活于南部巴比伦尼亚(在今伊拉克境内)。他们发明了楔形文字,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城邦文明,其信仰和神话、文学影响了其后的近东宗教,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和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