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及其灾害性影响,分别介绍本教材的内容框架设定、学习目的及其方法,同时也详细介绍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性影响;第二部分作为本书的重点,详细介绍全球气候治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公约框架、合作的组织及其参与者、合作机制、产业实践及其国际气候谈判;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中国参与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以及
本书给读者勾勒出一个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情趣的立体节气,对二十四节气中众多的物候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意义,在中国人千百年间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做了精彩的介绍,行文中满是温馨的早年记忆和过来人的深切体悟。
本书围绕低空经济及其与气象的关系,结合深圳特点,提出了低空气象监测网、数字网和赋能网“三张网”理念。这三张网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低空气象服务体系的核心。监测网是基础,它为低空经济提供了实时的监测数据,确保了低空飞行的安全与效率。
本书基于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湖南汛期持续性暴雨格点化预报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研究成果编撰而成。围绕湖南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预报的关键技术问题,科学提出了湖南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定义和过程的判识标准,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湖南区域持续性暴雨气候特征,湖南汛期区域持续性暴雨与大尺度环流特征,湖南区域持续性暴雨水汽输送和收支、区域持
本书全面介绍了强对流天气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发生时间等知识,详细阐述了强对流天气家族中的短时强降水、雷暴、雷雨大风、龙卷、冰雹、飑线的特点、危害及其应对方法。
本书首先对中国大陆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及日照时数等主要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优化与构建了13个不同的机器学习模型(如CatBoost、LightGBM和XGBoost等)与两个物理传输模型(阳坤混合模型和Gueymard模型),并估算了直接辐射与总辐射;验证了几种主流的卫星遥感反演(CERES-EBAF与G
本书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演变与气候因子的遥相关关系,阐述不同事件对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及其成因。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书中导向正确,符合我国出版方针和政策,社会效益好。
20世纪90年代,理查德·B.艾利和同事们发现,最近一个冰河时代在短短三年内突然结束,这一发现登上了新闻头条。在本书中,作者通过解读格陵兰岛钻探冰芯的年轮,讲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迷人历史。他解释说与史前大部分时期的剧烈波动相比,人类正在经历异常温和的气候。他警告说,这样舒适的环境可能在几年内结束,并告诉我们
二十四节气纪年法的完整、科学记载,出自《淮南子·天文训》,至今已经2164年。二十四节气纪年法,是淮南王刘安和八公等的伟大发明创造。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遗”名录。二十四节气纪年法的科学依据,是根据北斗斗柄、月亮、太阳、二十八宿标示的度数、十二音律和地球的运行规律,而研制出来的
本书分为三部分,共12章。第一部分(第1章至第5章)主要讨论了大气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第6章至第8章)主要介绍了必要的流体动力学背景知识,并以大气为例进行了讨论,第三部分(第9章至第12章)主要讨论了海洋环流及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