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文化人类社会的双重密码》是一部探讨价值哲学与文化理论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价值与伦理文化与传统学术随笔三篇,就价值哲学和文化哲学中的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作者新颖而深刻的见解。首篇主题包括价值和价值观、人的价值,以及伦理与价值实践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科技伦理、环境伦理、法的价值、国际正义等。这些内容,学理上对关
《哲学与时代》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2019年创刊,由袁祖社教授担任主编,设置的主要栏目涉及关学研究、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哲学传统研究、专题讨论、随笔与访谈、动态与书评等
本书的主题是人类未来,分为三章,第一章讨论学的问题,区分模仿之学与数之学,进而探讨未来之学的可能形态;第二章讨论尼采的末人与超人概念,由此引发关于未来人的想象;第三章着眼于人性之变,即自然人性向技术人性的切换,探讨对未来生命的规划以及生活世界经验的重建问题。所有这些努力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未来人和未来世界。
本书共三章,第一章讲物的经验,第二章讲时间经验,第三章讲生活世界经验之重建。在这个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世界变了,生活世界的经验也变了。然而,世界变了,你还没变,这就有大风险了。这个新世界碎片而多元,传统的确信方式哲学的存在确信与宗教的救恩确信已经失效,而你还在旧世界里,依然坚守旧的确信方式,依然希望用旧世界的传
哲学是一门爱智慧、尚思辨、运用抽象的逻辑概念追问宇宙、社会和人生奥秘的学科。然道不可坐论,理不可空谈。实践是人本源性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方式,尚思辨的哲学若离开实践便容易沦为一种空洞的理论。因此,哲学不单纯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生命存在的当下参与,必须由理念世界、理论世界回到活生生的生活世界。本书由“‘游’与‘游戏说’”“激
哲学直觉是哲学概念归赋的直接呈现,是直接把握抽象的哲学对象的能力;哲学家使用直觉概念没有特权;哲学直觉在当代哲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可以捍卫直觉证据在当代哲学中的重要地位;现有检测“知识归赋直觉”的最佳方法是收回知识宣称方法;用自我击败论证、先验知识论证和对比知觉论证可以为直觉在哲学中的证据地位作辩护;哲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在“文化中国”的视域下,以唯物史观派文化哲学、自由主义西化派文化哲学、现当代新儒家文化哲学“三派对立互动”为学术范式,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哲学论争问题为轴心,以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效应为典型个案,考察了中国大陆、港台以及海外华裔学者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种种构想,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唯物史观派文化哲
本书从第一手资料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采用宏观研究和个案分析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科学的比较法、站在发展的高级阶段回顾历史的原则等研究方法,以20世纪中国文化问题论争为轴心,以唯物史观派、自由主义西化派、现当代新儒家文化哲学“三派对立互动”为学术范式,全面、系统地对现当代新儒家文化哲学思潮的时代背景、发展过
《乌托邦精神》(GeistderUtopie)是布洛赫早期最重要的代表作,神秘主义与表现主义的色彩更加突出。在思路上与《希望原理》相互连接与呼应。1918年初版于慕尼黑。一出版即轰动学界,后来的大哲学家,如阿多诺、马尔库塞,均受过这本书的重要影响。本书囊括了布洛赫的“意图”“遇见自我”“卡尔马克思、死亡与启示录”等文章
本书是江畅教授为政治哲学专业研究生编写的教材,旨在帮助研究生从理论与历史相结合上理解政治哲学,从总体上把握中西政治哲学史。全书包括学科篇、原理篇、历史篇三个部分。分别阐述政治学的对象、使命、意义、立场、视野、方法,政治本性的人民性、政治目的的合理性、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政治活动的公正性、政治权力的正当性以及中国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