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零基础入学的现状,设置了七个单元的模块,把知识分解细化为33课。以“乐理讲授+视唱练习+练耳练习+课后巩固练习”为基本教学模式,讲解了音、线简谱与音符,节奏、节拍与音值,常用记号,音程,调式与调号,和弦,民族调式等内容。
2018年第三届“音中奖”全国作曲比赛,恰逢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建校65周年的历史契机和全国首届作曲初一班创建30周年纪念。在这一有着特殊历史含义的时间窗口,其成功举办的意义并不在于比赛活动本身,而是在于这30年底蕴的积累和积淀。教学体系的日益系统化,教学经验的不断完善,以及课程化体系设置的日趋成熟,共同作用于今日作曲学科
古琴位列中国古代文人四艺之首,是历史很悠久的拨弦乐器。2003年,随着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认可。《大还阁琴谱》又名《青山琴谱》,明代徐上瀛(青山)辑,经弟子夏溥编纂为《大还阁琴谱》,刊行于清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
本书内容包括:总述、东亚民族音乐、南亚民族音乐、东南亚民族音乐、西亚-北非民族音乐、黑人非洲民族音乐、欧洲民族音乐、拉丁美洲民族音乐、北美洲民族音乐、大洋洲民族音乐。
《古琴新说——卧箜篌古琴考》为“现代琴学丛刊”系列书中的一册,该丛书已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古琴新说——卧箜篌古琴考》共分为两个部分,上卷为专著摘选,包含了“卧箜篌考”、“古琴考”和“两仪琴、五弦琴、七弦琴考”,下卷为论文选录,包含了“话说琴徽”、“无商之圜钟与无徴之四旦”、“重上生与再下徴&midd
“北京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项目”(以下简称“高参小”)是2014年北京市教委启动的旨在增进优质教育供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教学改革举措。中央民族大学自参与“高参小”项目以来,立足小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需求,充分发挥多民族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帮助小学全方位、多样化、深层次地开展体育、美育
《吉他自学快速入门36技》针对吉他入门学习者编写,将36个必备技能和疑难点有针对性地各个击破,有针对性地安排了指法练习和乐曲强化训练。教程在选材上注重现代气息和旋律的可听性,练习曲精选热门流行歌曲改编,如《斑马斑马》《离开地球表面》,让学习者在熟悉的旋律中,掌握演奏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继上一本《琴弦上的歌——大提琴经典作品选》出版至今,已两年有余。俄罗斯音乐是世界艺术文化中的瑰宝。作者曾在俄罗斯留学数年,深受俄罗斯艺术影响。这次出版的作品选自数位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家的杰作:米亚斯科夫斯基的《第二大提琴奏鸣曲》(Op.81),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Op.40)、《浪漫曲》,拉赫玛尼诺夫的
《开源·溯流·繁衍:汉唐时期弹拨类乐器的历史与流变述论》以汉唐时期的几件具有代表意义的弹拨类乐器的历史和流变为研究对象。尤其是关于弹拨类乐器的如何组合、胡俗乐如何融合、怎样形成中国的音乐传统等,直接关系到中国音乐史的音乐形态发展的问题,在历史学角度,依托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梳理及校勘、以时间和地域为轴心来探究弹拨类乐器和所
本书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信息技术类(*辑)》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写。本书的编写从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发,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