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密围绕现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介绍水工建筑物抗震计算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全书共10章,主要内容有结构动力学概述、单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与灾害、场地与地基、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简介、水工建筑物抗震计算基本理论、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水工结构材料的动力特性以及水工建筑物抗震研究进展。
本书针对大规模水风光互补系统的功率预报、调度运行及容量配置问题,系统介绍流域水风光多能互补调度的理论和方法。从实时、短期、中长期及全生命周期等多时间尺度,提出适用于水风光互补系统的成套技术和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水风光互补系统功率联合预报;水风光互补系统短期经济运行;水风光互补系统中长期联合优化调度;基于能源互补性的
本书针对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对三峡水库、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影响区水文水质演变趋势及其与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影响关系;揭示三峡水库支流富营养化及水华发生、长江中下游干流“四大家鱼”产卵繁殖、洞庭湖和鄱阳湖湿地演变、越冬候鸟种类及栖息地等变化趋势,及其与三峡工程建设运行和中小洪水调度的响
本书聚焦防洪调度的众多问题,构建不同典型洪水分类匹配准则,提出基于洪水分类的差异化拦蓄方式,形成洪水分类匹配准则及调度策略导则库,并提出面向防洪保护对象的水库群优化防洪调度方式,完善长江中游水库群配合三峡水库的联合防洪调度方案。本书在构建水库群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主汛期和汛期末段溪洛渡、向家坝配合三峡
本书是工业技术类图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利工程的需求越来越多,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水利工程在防洪防涝、农业灌溉、河道航运、水利发电等重要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内容作了阐述,共包括五章,分别为水利工程概述、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水利工程建设项
本书关于智慧水利的学术专著。共分五章,第一章从国家层面解读网络强国思想,并引入智慧水利概念梳理相关战略思想。第二章全方位解读智慧水利概念,从核心内涵、总体路线、建设要求等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介绍数字孪生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不同行业的案例解析。第四章详细阐述智慧水利概念、发展历程、总体框架、与数字孪生关系、各大技术要点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甘肃省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担负着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要保障黄河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关注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症结所在。本书以黄河流域干流甘肃段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之间的关系特征和变化趋势,揭示降雨、水利工程及水土
本书以桐庐江南地区的古代引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史料、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应家溪、大源溪两大水系古代引水工程遗产的结构体系、工程原理、价值内涵、文化特色等进行挖掘与梳理。
河南是千年治黄的主战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河南省档案馆馆藏黄河档案文献4400余件,记录着历朝历代对治黄的探索和实践,彰显出九曲黄河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下实现了岁岁安澜。本书通过口袋书的形式,以河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文献为载体,将珍贵的档案史料以通俗、生动的形式进行呈现,讲述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的由来、黄河铁路第一桥卢
本书以时间顺序和重大事件为脉络,从国家水利战略和流域统筹治理的全局,实事求是、以叙为主,叙议结合,概述珠江流域片从新中国成立到2020年(1949-2020年)珠江治水情况,目的是传播流域治水经验和认识,为以后珠江治理提供基础参考资料。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珠江治水史概述;第二章改革开放前的珠江治水;第三章改革开放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