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相关因素影响报告提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相关因素影响研究报告;生育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生育政策完善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研究;中国人口承载力与适度人口研究等。
《人口与计划生育常用数据手册(2015)》自编辑出版以来,得到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及有关方面的广泛好评。为适应转型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要求,《人口与计划生育常用数据手册(2015)》在2014年的基础上做了调整,删去了缺乏新数据的表格,新增了一些贫困人口、流动人口以及收支等方面的数据,继续以16
由江易华*的《人口迁移与县域城镇化研究》通过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迁移的现状与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趋势是人口大量朝沿海大城市集中,这对大城市形成了较大压力,带来了一些问题;小城镇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规模过小的城镇也不利于发挥城镇的集约效应。因此,本研究提出理想的流动模
本书针对以往人口预测中仅考虑数量化影响因素的不足,以北京市为例,进一步全面考虑对人口增长有重要影响的定性类知识性影响因素,研究建立包含数据库、文本库、推理规则库和经验知识库的复合知识库。综合调动复合知识库中的所有知识,用知识性因素动态调整数量化因素在预测中产生的误差,挖掘出与预测目标高度相似的新的历史数据作为输入数据,
《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描写了发生在清代前期“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它是一场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移民,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牵扯了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家庭和宗族等。《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用详细生动的笔墨描写了将迁徙过程中移民的生活状态故事,用若干生动、微小的
本书针对“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介绍了后高龄高知妈妈这一群体对二胎的反应、纠结、行动和应对。
本书系统评价了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的内涵、现状、问题、目标,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口科学再分布的实现机理和路径选择,初步构建了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三力”理论模型。提出了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布“五位一体”的政策体系,选取不同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研究以广州、成都和汶川为具体案例,将适度人口的测算方法与主体功能区人口再分
本书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北京市人口增长的动态特点,深入分析影响人口规模变动的原因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人口增长的后果,探索宏观政策在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并对北京市人口未来变动进行政策模拟。以期为政府的人口调控政策提供学术上的支持和参考依据,同时也
现代流民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不仅涉及到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也涉及到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王俊祥、王洪春所著的《*国流民史(现代卷)》探讨了现代流民流动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试图寻求解决现代流民问题的对策,促使流民合理、有序、健康地流动。
本书的研究发现,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阶段,与汉族和全国人口比较,虽然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仍然比较快,但结构问题更显突出。本书作者认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政策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结构上来。本书的主要结论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在2000—2010年的增长率显著低于1990—2000年的增长率,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