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法文化是民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私法文化研究需要巨大的学术勇气。《私法文化研究》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由浅入深地阐述了私法文化的核心概念、私法文化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私法文化发展历史、私法文化的现代性、私法文化的价值追求、现代私法文化的兴起及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私法文化的中华基因。我国《民法典》所释放出的社会主义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7JJD820011)的最终成果。本书以总则、人户、产业、钱债、婚姻、继承六编为研究架构,共38章128万余字,勾勒出中国古代民法的本来面目,以确凿的史料证明了中国古代不仅有民法而且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揭示了中国古代民法发展的特殊性、典型性和时代性。本书勾勒出中国古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加强涉外法治工作。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需要,完善涉外法律和规则体系,补齐短板,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因此,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法治保障研究,尤其要深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涉外法治建设研究,这不仅关涉中国
不正当竞争认定范式是反不正当竞争领域的核心和基础命题。本书以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特征为切入点,以确立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认定范式为重点,从积极建构视角对不正当竞争的认定进行定位与把握。本书提出不正当竞争认定范式是包含价值理念、考量因素、保障路径、实践应用的系统性工程,有助于实现不正当竞争认定范式的体系化,为竞争行为正当性判
本书注重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贯通,以着重训练实务能力为目的。一是民事诉讼实务的专业素养研究部分。既涉及民事诉讼法律思维及其养成、法律适用中的逻辑推理应用、恪守民事诉讼职业伦理以及民事诉讼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又从具体案件的分析研判、法律文书写作、法庭论辩的方法与技巧以及案例指导制度的遵循运用等多个方面,对具体民事诉讼实务技能
本书利用我国目前所知数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基层司法档案文书——龙泉司法档案展开研究,在考察晚清至今百余年来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变迁图景的基础上,凝练出礼治型、政治型、法治型三种纠纷解决模式。本书尝试利用新材料在历史演变的长时段视野中讨论,强调了微观与宏观研究的协调与融合,从地方社会、日常生活的角度展现中国基层民事纠纷解决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主张,作出“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重要论断,为“法治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平台。 本书围绕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目标,详细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专章内容,阐释关于新时代立法工作、决策程序制度、法治政府建设、公正
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和中国法治指数课题组在长期量化法治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法治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全国样本县测评工作。《中国法治指数报告2023》阐释指标内涵,分析相关数据,提出对策建议,总结提炼富有特色的样本县经验。本报告记录中国基层法治发展的历程,介绍中国基层法治的经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法治
本书对个人数据的内涵、属性、所涉利益主体及其利益关系等进行了系统且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针对当前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对于个人权利单边保护的不足,通过权衡个人数据之上承载的多重利益关系,明确数据主体(个人数据来源者)、数据业者和公共部门对个人数据享有的权利(权力)及权利(权力)行使的界限,构建个人数据上的权属体系,以回应数字
本书围绕“牵连”、“合并”及“分离”三大核心关键词,对刑事案件的合并与分离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界定了刑事案件合并与分离审理的范围,全面阐述了其程序价值和实体价值;详尽梳理了现有法律规范,细致分析了司法运作实效,归纳出立法和司法的主要不足;从行为性质、决定程序、行为标准和法律适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