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录北宋至民国初年凡九百余年间之高僧事迹。全书内容包括译经篇、义解篇、习禅篇、明律篇、护法篇、灵感篇、遗身篇、净读篇、兴福篇、杂识篇等。
《实践理性批判》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创作的哲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788年,是康德的哲学巨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康德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在该书中,康德首次确定了精神的永存和上帝的存在。书中讨论了生活中的至善问题,康德认为人在绝对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人们的幸福。该书的重要理论意义
本书共分八部分,内容包括:卜弥格传、卜弥格文献、卜弥格与南明王朝、卜弥格与中医西传、卜弥格《中国地图》研究、卜弥格与大秦景教碑西传、卜弥格与中国博物学西传、卜弥格与西方专业汉学的兴起。
本课题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妈祖的海神形象是在民间孕育、成长的,并经过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知识分子和官方意识的引导、塑造,成为中国海神体系里具有公认度和群众基础的代表性形象。妈祖文化最能体现中国先民在劳动实践中所形成的向海而生的友爱协作的进取精神、和平包容的?
印度经典的古老哲学著作,用散文或韵文阐发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的思辨著作。已知的奥义书约有108种之多,记载印度教历代导师和圣人的观点。奥义书顾名思义,即具有深刻含义的典籍,是千年不衰的印度圣书。不仅是古代印度圣贤对弟子进行传道授业的秘传,而且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印度的宗教哲学多是从奥义书发展而来,千百年来对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宗教学理论探索的一个系统总结。作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宗教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深入探讨了宗教信仰的虚与实、宗教性与宗教形,以及所谓无形宗教等问题,以便能更深刻也更全面地理解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历史作用。书中也探讨了宗教与政治的双向的和复杂的互动、宗教与法治的关系等经典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对宗教现象学、中国民间信
《全真道研究》第十辑共收11篇文章,均是运用了新材料、新方法且富有创见的文章,代表了当前研究全真道的学术前沿。所收录文章主要关注了王重陽全真修行之道、全真教與趙復北上時代的儒學格局、明代南京全真道士尹蓬頭考、道教女丹在明清時期的發展、嶗山道教在中國道教史中的地位等内容。作者为各高校研究全真道的知名学者、青年学者。
玛丽·道格拉斯学术生涯中,关注的问题非常多,涉足的领域非常广,但她始终对宗教研究情有独钟。梳理其背后的社会秩序、文化价值、学术关怀,加之其对跨学科问题的关注,使其宗教学理论体系不仅在宗教学领域、宗教人类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社会人类学领域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也备受关注。鉴于国内学术界对玛丽·道格拉斯的宗教学理论研
本书讲述的是加拿大传教医生和他们在中国出生的孩子(传二代)交织在一起的生活。1941年至1945年,他们作为“敌国侨民”被日本关押,从此生活和使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 日本人在中国关押了13000名平民,其中有300多名加拿大人。探讨了在日本占领中国期间在中国工作的加拿大传教士小团体的经历,他们深受加拿大加入太平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研究了宋代东岳祭祀及其信仰问题,实际上是对宋代山川神问题的综合探讨的重要内容。该书涉及若干学术议题,一是宋朝官方的东岳崇拜与祭祀,包括中央派遣官员和委托地方官员进行的祭祀活动。二是宋真宗东封泰山的复杂历程,通过厘清基本史实,揭示出了宋真宗东封仪式背后复杂的政治动机。三是研究了宋代有关东岳庙的记文,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