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是迈蒙尼德编修的犹太法典《律法再述》14篇中的首篇,其内容包括关于律法之根基的律法、关于德性的律法、关于律法学习的律法、关于星辰及偶像崇拜的律法、关于忏悔的律法五个单元,每个单元之下又列出数量不等的多条诫命。迈蒙尼德认为他在《论知识》中囊括了先知摩西所教导的构成信仰根基的诫命及原理,而所有这些内容是一个人理解
《法句经译自巴利文并附论文〈佛陀与西方〉》是白璧德生平著述中的唯一一部译作,译文之后另附有论述佛教与西方思想的长文,是西方佛学研究的重要文献。《法句经》是巴利三藏之经藏中的一部经典作品,白璧德自巴利文译出此作,意在呈现佛陀关于更高意志的原初教诲,并在附文《佛陀与西方》中将东西方的文化与思想进行对比,揭示出佛教对于人之内
钱文忠将散落在巴利文佛经、梵文佛经、汉译佛经原典的佛陀人生记录,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完整总结。从佛陀出生、成长、婚姻、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寂灭,系统梳理和全景展现了他传奇的一生;从历史、文化、传记、经典四大维度,真实还原了佛陀和佛学的精华。 本书以通俗口语和讲故事的形式再现了一个伟大、慈悲,而又真实、智慧的佛陀。通
本书是神话历史丛书之一。本书分为三编,上编阐述文化大传统的理论内涵及其历史纵深;中编具体分析文化大传统时期部分物质图像的神话意义,以及到了小传统时期文字书写如何传承大传统神话信仰的文化现象;下编阐释神熊意象与华夏文明起源之间的文化关联,彰显早期意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的文化支配功能。本书既重视本土理论的文化构建,又注重
佛教是当今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本书力图用尽量明白易懂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对佛教从产生到现在,前后二千多年的历史做一简要但较为全面的叙述。本书的关注重点是佛教产生以来至传播到亚洲各国的早期时段,从佛教的创立开始讲起,特别注重部派佛教时期的分化。同时本书兼顾中国历史,着重讨论了以及对中国影响至深的大乘佛教的产生,以及以中
本书收录布伯在40年间先后发表的12篇演讲,分为“早期演讲(1909-1918)”和“晚期演讲(1939-1951)”两个部分。所有文章都围绕着“复兴犹太教”这一中心思想,通过对传统犹太教进行反思和批判,提出了他所主张的犹太教的3项“真正任务”:显示人与上帝之间的对话关系;确立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的统一;使我们与万物的关
廖深基,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校长。本书由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抽调专业骨干策划创作。全书采用中、日文写作,主要内容包括黄檗文化五大主题:福清黄檗文化历史溯源、黄檗文化在日本的盛兴,黄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黄檗文化是中日交流史上的明珠、海上丝绸之路与黄檗文化。本书旨在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基础上讲好福州地域特色文化的故事,向日本乃
本书以供佛学界和学术界参考。楚山绍琦虽然曾一度出蜀弘化,并名震江南,但由于其悟道、得衣乃至于最后归宿皆在僻处内陆的四川,故而在其逝后,在内地缺乏话语权,在京城文化和沿海文化一统天下的明清乃至于近代以来,其影响力日渐缩小。比如,现当代的一些佛教史甚至禅宗史著作,也根本忽略了他的存在。楚山绍琦在中国禅宗史,特别是在湖北、浙
本书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进行整理,除注释和基本翻译外,还结合其他资料,对《神仙传》做了较为详细通俗的解说。
本书以杭州的寺院为题材,演绎出十个人文历史故事,收录《灵隐寺:飞来峰下梦痕新》《下天竺:三生石畔有情风》《径山寺:日僧圆尔的问禅之旅》《凤林寺:只此浮生是梦中》《韬光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