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本书根据对2020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涡、切变线移出高原的影响系统;计算得出该年影响降水的各次高原低涡、切变线过程的总降水量图、总降水日数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东北典型地区近年来积雪调查和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详细阐述了东北地区积雪特性分布、百年长序列东北地区积雪深度和面积的分布与变化特征,以及21世纪东北地区积雪参数的变化趋势,全面揭示了东北地区降雪参数以及降雪结构的变化规律,剖析了东北地区积雪黑碳、重金属等污染特性以及来源,重点分析了积雪对春季土壤湿度及
本书是一本简单易懂的讲述天气奥秘的科普书,全书共分为3个部分,讲述了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和气象灾害。本书从典型的天气现象切入,例如风、云、雨、雪、雾等,揭示了日常生活中各种天气现象背后的原理,书中还配有许多有趣的实验,读者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做。本书内容源于天气又不止于天气。这是一本科学启蒙书,适合青少年以及所有爱好天
本书从七个方面着手指导人们面对洪涝灾害时积极进行安全与健康防护:洪涝灾害的危害及自救与求救,解决饮水、饮食安全,灾后预防传染病,正确处理常见疾病和外伤,灾害期间对新冠疫情的防控,灾后环境的消杀,正确应对心理压力。书中并配有一线临床医生录制的相关应急救护视频,给受灾群众最直接的指导。
本图集是基于中国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未来气候预估情景数据分析计算整编而成。系统分析了1961-2020年中国主要极端气候和灾害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包括干旱、暴雨、高温、低温、台风、降水变化等事件要素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年代际变化,以及60年来我国400毫米等降水线和东部夏季雨带的时空变化情况。采用突发事件风险和渐变事件风
本研究选择洛阳盆地洛河下游太学村地点(TXC)风成黄土土壤剖面中所夹古洪水沉积层(overbankflooddeposits,OFD)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貌学、第四纪沉积学、年代学和环境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手段,鉴别发生在洛阳盆地的史前大洪水事件,并探讨大洪水事件发生的气候背景及其对洛河下游河谷平原区远古文化突变和社会转
本书精选2021年影响较大的重大气象灾害过程、气候事件和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等典型案例,系统复盘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过程,深入分析预报服务难点,凝练提取可推广可应用的预报技术或方法,总结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预报经验;同时,对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数值预报等新产品和应用技术及其在高影响天气、灾害性天气等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中的作用进行了
本书较为浅近地阐述了气象学、天气学和气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适用于大学本科非气象专业、非地理专业的学生学习,作为通识课程的教材尤其合适。全书共十章,分别介绍了大气的基本特征、大气的热状况、大气中的水分、大气的运动、天气系统、气候的形成、气候分类、气候变化等,最后还介绍了五个实验。
锡林郭勒草原属干旱、半干旱气候,灾害性天气具有频发性、区域性、季节性和多灾害并发性等特征。本书利用1961-2020年常规观测资料和2012-2020年自动站资料,通过概率统计理论、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处理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热力学、流体力学原理和方法,统计影响锡林郭勒盟的主要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主要天气系统和常
本书较为系统性的分析了襄阳城市生态气候环境,针对性地开展了多个专题影响评估。全书由三部分组成:首先,介绍了襄阳概况,包括襄阳自然地理、气候特征、主要大气环流系统及气象灾害;然后,分析了襄阳城市生态气候环境,包括生态本底遥感监测、城市大气环境、城市热环境、城市人居环境等;最后,针对性地开展了襄阳城市生态气候环境专题影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