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提出的第三人称存在论,是一种原创性的完整而宏伟的形而上学。全书划分为论域、范本、方法三部分。全书的目标是:抵制西方形而上学对存在的人称主观性解释,即把一切存在都还原为以我知道为标准、并向我思主体显现的存在现象,开创一种以它存在这种存在本身的实际性内容作为问题的中国式的新存在论。 全书的原创性成就体现在:,开
该书根据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进程,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路把握人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脉络,分别选取了不同历史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论著作为研究蓝本,阐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的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并进行细致分析;在流派众多,思想杂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的主线,进而总
本书是一部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简洁晓畅的语言,浅显的事例,对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诸多哲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阐明。该书写作方法新颖,内容通俗易懂,既能为中学生的哲学学习夯实基础,又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思辨能力。
《黑格尔导读》是亚历山大·科耶夫1933年到1939年间在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讲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程,它并不是纯粹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导读。在这部由他的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的著作中,科耶夫融入了他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独立的哲学著作。为什么说科耶夫的黑格尔解读在20世
本书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医护人员写给大众的二十一堂生命教育课。全书从中山医院二十余位医生的亲身经历出发,描写了在面临人生重大考验时,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疾病和变故、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与心情、如何始终抱有对生命的热情与希望。全书共列出二十一个人生关键词,包括敬畏、信仰、坚持、理性、爱心等,从多个维度解读生命的价值和意
自古以来,就有关于濒死体验的报道。但对于濒死体验,医学界普遍选择了忽视,认为这是人类大脑的诡计或体验者的幻觉,因为人们大都倾向于将死亡视为意识的终结、生存的终结。对许多人来说,濒死体验是令人恐惧的,它会引发体验者强烈的恐惧和焦虑。 五十年前,精神科医生布鲁斯·格雷森博士通过偶然的机会,发现一位患者出现了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自诩为独一无二的存在,认为自己是地球上同时拥有非物质的灵魂和物质的身体的物种。这种观点并非只有优点,身体和灵魂在很多方面都不可共存,它们总是将人类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撕扯--这就为我们理解人性提供了基础的观点。到了21世纪,生物学研究让人们意识到,过去那种一成不变的、决定论的人性学理论不再适用,一种运用
教育的根基在于人的个体生命的在场,而人是拥有复杂而丰富生命特性的个体。因此,个体生命的基本特性是教育开展与实施的人性基础,教育应当立足于个体生命的基本特性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感知个体生命特性的可贵与可爱,参透个体生命特性的多样与多元,引领个体生命特性的保存与发展,促进个体生命特性的丰盈与完善。本书选取个体生命的敬畏性与
本书为哲学著作,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传统知识论中的基础主义与融贯论都无法为信念确证做出满意的说明,对“知觉经验如何为信念辩护”这一问题展开批判性分析;第二部分关注匹兹堡学派对“所与神话”的批判之后产生的哲学价值,经验化概念的主张强调在经验形成的过程中已然包含着理性的作用,通过概念的规范性实践来说明语言意义,经
约翰·布鲁姆(JohnBroome)是牛津大学道德哲学怀特讲席教授,其研究主要涉及规范性与理性、推理及气候变化三个方面。《推理得来的理性》像一幅徐徐打开的画卷,展现了布鲁姆如何从规范性的讨论过渡到理性研究,并终结于推理对理性的促进。提请注意《推理得来的理性》三个节点:第1章描绘了研究的缘起动机问题及其与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