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地方历史碎片放入整个历史大图景中进行观察以确认这些碎片在其中的位置以及这些碎片互相之间的关系。同时参考多样的数据,包括道教内部文献、官方史料、地方志与宫观志、碑刻文献、笔记、小说、传说故事以求得到不同角度的叙述与观察,从宗教内部与外部搭建分析架构。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代表一种对地方道教的观察角度。第一部分
本书分为“外国神话研究”“古代神话研究”“跨学科神话研究”“巴蜀神话研究”“少数民族神话研究”“青年论坛”等板块,共收入学术论文二十篇,从不同角度对神话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为古籍整理点校类图书。本文集中选编了憨山德清最具代表性的阐释儒释道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著作,包括《道德经解》《观老庄影响论》《庄子内篇注》《中庸直指》《大学纲目决疑》《圆觉经直解》《金刚经决疑》《般若心经直说》《起信论直解》《肇论略注》等,对原文采用现代标点、分段,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憨山大师思想及学习中华
海南的汉族民间信仰活动丰富多彩,由于岛外移民来源地、生存地不同,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多元发展的趋势。其中最常见民间活动是在春节、元宵节期间,以及以军坡和公期为载体的祀神游神等活动。此外,一些地区还有“行符”“圆年”“公扫村”等,尽管其名称不同,但往往活动的目的相同,形式也大同小异。对此,历代的海南地方志文献记载少而简。
本书为学术研究类作品,研究的是菲律宾民都洛岛的山地原住民族阿拉安芒扬人(AlanganMangyan)的神话传说、精神信仰、巫术和仪式、超自然治疗。本文是一个个案式的文化研究,笔者借助田野调查的研究手段,以多次田野调查中采集的民间文学文本、民族志材料为基础,参考民间文学、民俗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学术理论,对于阿拉安原住民
《六祖坛经》之修心之道本书是“中华经典之道丛书”之一。《六祖坛经》在中国哲学思想史、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个中国文化的传承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通过解读《六祖坛经》,与读者走上一次中国心学的寻宗之旅,既是智慧的开启,也是心灵的修炼。本书通过重读经典的形式学习惠能大师的理论,让心灵得到净化、美化,得到安顿
《第七世班禅额尔德尼丹白尼玛传》一书主要讲述了第七世班禅额尔德尼丹白尼玛(1782-1853)生平事迹,他对历代清朝皇帝都表示恭顺,尊重驻藏大臣,促进了中央与地方、前后藏关系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清道光二十四年,清宣宗令他为西藏地方摄政。为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它的出版将对于深入挖掘、整理、宣传西
本书在注释中引用了大量汉文典籍,内容涉及经史子集,极其广泛,非常珍贵。清末以来,杨守敬、余嘉锡、周祖谟等学者曾关注本书并有过部分利用,但总体来说研究极少。现在整理者以影E印宝永丁亥刻本为底本,参以手抄本残卷,对全书进行校勘整理,并附有对该书的考述,对该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评述。
本书列入浙江省2019年度后期资助。全书考察道教仪经用字特点,辨析俗讹字,分析用字规律;从宗教、民俗、文化等多种角度考释仪经疑难词语,厘清疑义;将仪经语言与儒、释其他文献语言作参照,辨考仪经词语的源流演变,包括词源溯求和义源梳理;分析仪经词语的构造特点和构成方式;尝试描写仪经部分具有特点的词汇类聚体,初步揭示道教仪经词
本书是作者讲课记录整理而成。作者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中禅文化的特点,以现代哲学阐释学的视角,对禅的概念、理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阐述了禅对现代医学、生命科学、心理学的可能影响。在本书中作者以“我是谁”这个哲学的永恒命题为出发点,对禅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进行了系统阐释。作者将人的成长分为外在成长和内在成长,而禅正是一种通